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不開口子不打招呼不寫條子——“零擇校”城市探秘

2015年11月26日19:02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不開口子不打招呼不寫條子——“零擇校”城市探秘

  新華網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胡浩、王瑩、鮑曉菁)“不開一個口子,不打一聲招呼,不寫一張條子,引導每個孩子按劃定的片區就近入學”——這是百姓期盼的“零擇校”實現的美好願景。那麼,已經宣告“零擇校”的城市是不是真的能堵住擇校漏洞?家長和孩子對此如何評價?記者帶你探秘河北邯鄲、安徽銅陵和山西晉中等“零擇校”城市。

  邯鄲:擴強扶弱推動均衡

  邯鄲市自2004年開始採取“盟校、並校、設分校、建新校”等方式,一方面壯大優質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對薄弱校傾斜投入,通過“擴強扶弱”推動教育資源均衡,目前已基本消除主城區內的“差校、弱校”。以邯鄲24中為例,原來因為教學水平低、學風相對差,片區內5所小學的學生嚴重流失,而如今被名校11中兼並后,片區內80%的小學生畢業生都留了下來。

  此外,不少學校通過建設“特色校”,打破了唯升學率擇校的單一標准,學生家長“因材擇校”、學校“因材施教”,形成自己獨特校風。走進邯鄲市29中,記者看到每個專業教室裡大提琴、小提琴、古箏、二胡等樂器都擺放整齊,學生們學習積極性高、學習效果鮮明。學校秉持特色辦學理念,把音樂教學作為主要校園文化,通過裝備一流的音樂設施、聘請知名音樂家指導,以專業特色吸引片內學生入學率達到90%以上。

  邯鄲市教育局副局長趙小今說,以“特色學校”打破“千校一面”的格局,通過重構教育內容、手段、模式和教育方法,讓每所學校的“特色”之光分流學生家長的擇校需求,也是當前破解“擇校熱”的一個有益探索。

  銅陵:“無縫銜接”對口招生

  與許多正在發展擴建的二三線城市一樣,銅陵市原有的優質教育資源基本都集中在主城區,新城區內的學校吸引力明顯不足。為此,銅陵市採取加強“薄弱校”基礎設施建設、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優先強化“薄弱校”信息設備等措施,使新城區學校在硬件和軟件方面同步實現質的飛躍,“薄弱校”成為優質校,學生家長不再熱衷擇校,而是將就近入學視作最佳選擇。

  同時,銅陵在推行“指標到校”的同時,努力推動義務教育階段升學的對口招生,以“無縫銜接”消減擇校熱情。每年幼兒園結業前,小學老師都會到學區內的幼兒園大班了解孩子們的成長、性格等情況,而初中老師也會下沉到學區內的小學畢業班,向學生介紹即將升入的中學基本情況。每年暑期,畢(結)業的學生都會到新學校參觀、提前上新生適應課,消除原本的陌生感。

  實行“入學銜接”的家長說:“孩子上完新生課后,我們覺得班上的小朋友都是就近入學,“上學環境熟悉、人頭又熟,我們根本沒考慮過擇校。”

  晉中:劃片、招生全部公開

  山西晉中從2008年開始,對區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整體進行標准化建設,堅持把每個鄉鎮的初中都辦好。同時,把區域內16所優質高中80%的招生指標按人頭比例全部下放到初中,另外20%的指標作為獎勵,分配給綜合評價而非單純是升學率較高的初中學校。同時,向廣大家長宣布,小升初擇校者不得享受優質高中統招名額。同時,晉中將學區劃片全部公開,招生編班全部公開,對學區適齡兒童人口進行摸底、登記,每年在招生啟動前通過媒體告知廣大家長學生所在學區及學校。

  晉中市榆次區家長段大姐告訴記者:“經過三年的學習,孩子在一所很普通的初中發展良好,順利考上優質高中,門口賣菜的大嫂家孩子在另一所普通學校同樣考取了優質高中,可見各學校的水平差異不大,擇校真的沒必要了。”

(來源:新華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