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將高職院校建成技術技能積累的資源集聚地

2015年11月26日09:05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將高職院校建成技術技能積累的資源集聚地

  ■朱厚望

  教育部頒布《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旨在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服務“中國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行動計劃對高職院校加強技術技能積累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首次明確提出將高職院校打造成技術技能積累的重要資源集聚地,更加注重技術技能積累在服務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推進專業對接產業,夯實高職院校技術技能積累的基礎。

  把高職院校建成技術技能積累的資源集聚地,專業與產業對接是基礎。一是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實際,對接“中國制造2025”十大重點發展產業,優化專業結構,明確高職院校辦學定位,調整服務面向以及專業建設方向,實現專業體系的重構。二是要構建專業動態調整機制,緊跟產業發展趨勢、行業產業發展要求,及時撤銷與區域經濟及產業對接不緊密專業,新增產業發展急需專業,確保專業與產業升級同步協調。三是要推進專業集群化發展,按照“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的原則,構建專業集群,並以品牌專業、特色專業、精品專業為引領,輻射帶動群內其他專業發展,實現專業的集聚效應和產業鏈的全覆蓋。專業結構優化調整之后,高職院校一方面要使教學內容對接職業崗位標准,為企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技術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堅持學歷教育與培訓並舉,為行業企業在職員工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終身學習與培訓服務。

  深化校企合作,豐富高職院校技術技能積累的實踐形式。

  校企合作共建技術積累創新聯合體不僅能夠將學校打造成資源集聚地,為技術技能積累提供創新驅動的平台,還將促進校企資源共享和服務企業發展。一是“多方共建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針對校企合作缺乏橋梁問題,行動計劃強調學校、行業、企業多方聯動,支持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共同建立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學校應採取積極能動的行為去全力促成,推進技術技能積累創新。學校還要站在服務產業發展的高度,專注並致力於技術技能的傳承和應用,育人與技術服務並重,推動技術技能積累機制和制度的構建。二是“鼓勵校企共建以現代學徒制培養為主的特色學院”。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是多方的技術聯盟,混合制二級學院則是多方產權混合,校企合作共建,從而使校企以更加緊密的合作實體方式促進技術技能積累。以混合制二級學院為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切入點,使我國民間師徒傳授式技術技能積累模式與高等教育接軌,將技術技能積累模式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如此奠定技術技能積累創新的發展基礎。三是支持學校與企業合作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當前高職院校缺乏技能大師,學校應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主動與企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行業中有影響力的領軍人物、公認的高水平能工巧匠合作,建立股份制大師工作室,發揮其在人才培養、技術技能傳承、應用技術開發與推廣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四是推進集團化辦學。引導國有大中型企業、省級以上行業協會、科研機構、高等職業院校等,圍繞區域經濟和行業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牽頭組建各類職業教育集團,發揮職業教育集團在促進技術技能積累中的重要作用,通過人員互聘、資源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探索建立基於產權制度和利益共享機制的集團治理結構與運行機制。

  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創新高職院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尚處於探索階段,行動計劃為開展現代學徒制培養試點指明了方向。一是推動政行企校多方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地方政府探索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行業開發現代學徒制的各類標准,企業探索參與現代學徒制的有效途徑、運作方式和支持措施,學校探索開展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管理制度。二是發揮企業在校企協同育人中的主體作用。現代學徒制的育人主體為學校和企業,責任主體也應轉變成學校和企業,讓企業承擔育人的責任、風險和義務。三是高職院校採取單獨考試辦法從企業中招生。行動計劃鼓勵企業參與學校招生,賦予高職院校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中的單獨招生自主權,並規定現代學徒制的招生對象可以是企業員工。四是技術兵種與高職院校聯合定向培養直招士官。將定向培養直招士官納入現代學徒制培養范疇,軍地共同參與士官招生育人的全過程,促進軍民融合、協同育人的深度發展。

  加強應用科研能力建設,深化高職院校技術技能積累的內涵。

  行動計劃把握我國經濟發展變化和建設任務要求,貫徹“創新驅動”要義,提出“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幅提升技術創新服務能力”以及“與人才培養和教師能力提升相結合開展應用技術研發”,為深化技術技能積累內涵,實現職業教育與經濟同步發展指明行動方向。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傳播與實踐現有應用技術的同時,加強應用科研能力建設,擔負起技術創新的責任。要確定符合自身實際的科研定位,將自身智力資源與企業生產要素緊密結合,主動參與區域企業的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甚至為企業提供技術創新規劃、技術評價,將校企合作的范圍從人才共育拓展到技術共研,真正使自身成為科技成果的輻射源,乃至成為企業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的依靠力量。

  注重文化傳承與創新,強化高職院校技術技能積累的底蘊。

  當前,我國正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不僅需要大批技術過硬的工匠和技術工人,更需要工業精神的弘揚和工匠精神的培育。行動計劃把“技藝傳承創新”作為深化校企合作發展、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活動的核心內容,把“傳承創新民族文化與工藝”作為促進文化傳承創新與傳播的重要內容。可以看出,技術技能積累不僅僅是工藝技術的傳承,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積累,有文化、有深度的技術才會更有生命力。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在文化傳承創新這一基本職能的發揮中彰顯“專注、執著、向善”的工業精神,注重與產業、行業、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與銜接,在“文化育人”的理念下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具備精益求精、專心敬業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把“推進技術技能積累”和“發揮文化育人作用”有機融合在一起,在文化傳承創新中提高育人水平,在文化育人實踐中切實推動技術技能積累。(作者系湖南省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