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有趣的京劇臉譜之旅

2015年09月20日09:05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有趣的京劇臉譜之旅

  ■孟園園

  學期初,孩子們對“說唱臉譜”中各具特色、形象鮮明的臉譜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們從家裡帶來了相關的書籍、圖片,每天活動間隙都會圍在一起聊些關於臉譜的事。看到孩子們對臉譜這麼有興趣,作為老師,我不禁在想,如何借助教室環境和區域材料引導孩子自主探索、豐富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呢?

  就這樣,“京劇臉譜”主題活動在我班展開了。與以往策劃的活動不同,這一次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如何讓孩子浸泡於傳統文化環境中,豐富感性體驗﹔如何通過區域材料與主題活動的配合,讓孩子在活動中自主建構起知識經驗,讓“教”轉變為孩子的玩和探索。

  利用家長資源,豐富孩子對臉譜的感知

  當家長們看到孩子對於臉譜這麼有興趣,又得知我們要開展“京劇臉譜”主題活動,都積極參與進來。鍇鍇媽媽帶來了京劇戲服、道具和臉譜圖片,嘟嘟媽媽帶來了京劇泥工,悵悵媽媽帶來了京劇剪紙……關於臉譜的各類藝術品、圖片相繼匯集到了班裡。有了這些,孩子們又設計了一個有著臉譜畫冊、臉譜吊飾、臉譜屏風、臉譜擺件的京味十足的臉譜區。這個區域也成為過渡環節最受歡迎的角落,一有空閑時間,孩子們便會三三兩兩地翻閱畫冊、擺弄挂件、討論最喜歡的臉譜樣子。在這樣開放、輕鬆的欣賞環境中,孩子們對臉譜的感知經驗越來越豐富。

  然然的家長還幫我們邀請到專業的京劇老師進班與孩子們互動。京劇老師通過京劇人偶向孩子們介紹了“生、旦、淨、丑”四行當,通過故事和PPT向孩子們講解臉譜的由來和臉譜所代表的性格特征,現場展示了臉譜的勾畫過程。當看到京劇老師嫻熟地勾畫出一個個神態各異的臉譜時,孩子們驚嘆不已,都說自己也要畫出這樣的臉譜來。

  適時支持,讓臉譜創作不斷深入

  孩子們的臉譜創作是從臨摹開始的。區域活動時間,孩子們照著打印好的臉譜圖片在白紙上臨摹,臉譜外輪廓的勾畫大都非常順利,但是在畫臉上的花紋時,大多數孩子不知如何下筆,七嘴八舌地說:“這個花紋好復雜啊,拐來拐去的,太難畫了”“老師,我不會畫”……

  這時,老師重新引導孩子們欣賞和討論臉譜中五官的形狀和特點。經過仔細地觀察,昀浩說:“我發現這個眉毛像波浪一樣,真好看。”宗軒說:“我這個臉譜的眉毛像一把劍。”……有了這些形象化的表述,孩子們的臨摹就容易多了。

  孩子們創作完成的立體臉譜、紙盤臉譜越來越多。最初,這些臉譜只是隨意地張貼在作品展示牆上,或者被孩子們收到自己的作品夾中。有一天,一位家長給我班小朋友送來了兩個漂亮的長龍風箏,在欣賞風箏腰片花紋的時候,突然一個小朋友說“這個花紋還沒有我們的臉譜圖案好看呢”,馬上有小朋友接著說:“對啊,我們可以給它畫上臉譜,讓它變成臉譜風箏”,這個提議得到了班裡小朋友的認同。

  那麼,應該怎樣讓長龍風箏變成臉譜風箏呢?孩子們討論出兩種方案:一是每人拿一個長龍風箏的腰片直接在上面畫裝飾臉譜﹔二是在空白紙盤上畫裝飾臉譜,然后把臉譜穿插到長龍風箏的腰片與腰片之間。孩子們根據個人意願,分成兩組創作,在反復修改之下,兩條長龍風箏變成了兩條漂亮的臉譜風箏。教師把其中一個臉譜風箏懸挂在教室裡,另一個臉譜風箏取名“龍舞京韻”布置到作品牆上。

  豐富主題和區域環境,支持孩子主動探究

  考慮到主題與環境能夠更好地呼應,我們首先布置了一個老北京牌樓的背景。這樣的設計不僅突出了主題牆的京味兒,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將老北京的文化傳遞給孩子,我們驚喜地看到,有的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把牌樓的色彩或圖案應用到了自己設計的臉譜中。

  為了讓孩子通過不同的形式感受和創作臉譜,根據孩子的需要,我們在語言區增加了“五虎上將及軍師三部卡”﹔在美工區增加了豐富的涂色顏料和美工材料,增添了大小不同的立體空白臉譜、空白紙盤﹔在生活區增加了精美的臉譜縫紉和刺繡教具。這些新材料的加入,讓孩子們的創作熱情一再得到激發,他們樂此不疲地嘗試用各種各樣的繪畫材料去表現臉譜,不斷豐富臉譜創作經驗。

  我班“龍舞京韻”作品牆張貼好之后,不僅本班幼兒非常喜歡,其他班的老師和孩子們也非常感興趣。后來,在其他班級老師的配合下,我班還開展了京劇臉譜小課堂活動,邀請到了16位大班小朋友來當“小老師”,他們邊展示邊講解,在活動中發展了語言表達、問題解決、與人溝通等方面的能力,也體驗到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