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19年前連體嬰弟弟活下來今年考上川外 時常想起哥哥

2015年08月04日07:56 | 來源:上游新聞
小字號
原標題:19年前連體嬰弟弟活下來今年考上川外 時常想起哥哥

谷橋拿著當年新橋醫院救治他的照片,十分感謝醫生們的全力救護。

   你還記得19年前大足那對連體嬰兒嗎?

  弟弟活下來今年考上川外

  他是國內第一例成功分離的劍臍連體新生兒。19年前,剛出生的谷橋給了父母一個驚嚇——兩個雙生子從胸口到肚臍連在一起。上周,谷橋用自己的努力給了父母一個驚喜,以603分(文科)被四川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錄取。

  雙胞胎兒子面臨夭折

  1996年10月14日,老實巴交的退伍軍人谷衛華,在大足區拾萬鎮衛生院陪老婆唐富容生產。老婆是順產,幾聲啼哭后不久,谷衛華見到了一言不發的護士遞過來的雙胞胎兒子——兩個兒子從胸口到肚臍連在一起,四隻小手相互擁抱。“當時什麼情況我確實不明白,也沒看到過,隻曉得肯定要治。”

  孩子出生當天,他就帶著兩兒子來到重慶,輾轉來到新橋醫院。

  據當年新橋醫院專家救治組組長、新橋醫院前任院長王衛東回憶,接診后檢查發現,這是一對劍臍連體嬰兒,即新生兒從胸口的劍突到肚臍位置緊緊相連,並且胸心、腹部內還有多處的臟器畸形,並且肝臟共用。

  雖然當年國內還沒有成功進行該類型連體兒分離手術的病例報道,不過如果放任不管,兩個孩子很可能隨時夭折,醫院決定試一試。

  100多名專家參與會診

  這次嘗試很認真,兒科、普外、肝膽外科、心血管外科、麻醉、超聲科、營養、感染等24個臨床科室一線100多個專家組成救治專家組。

  心外科主任肖穎彬回憶起那場100多人的會診。“當年醫院還沒有新生兒呼吸機,那時機器又貴,但還是決定買。又有人問買一套還是兩套,因為連體兒分離存活難,一般是盡力保情況好的那一個,言下之意隻買一套。最后決定還是買兩套。”

  肝膽外科主任梁平和當年的超聲科主任高玉華對術前的討論印象深刻。超聲科反反復復照了許多次圖像,梁平也在術前反復思考三個問題:肝臟怎麼分、腸道重合怎麼分、腹腔皮膚怎麼關閉。這些問題讓他和同事花費了大量時間論証。

  當年的兒科主任趙聰敏回憶,自己並不是主刀醫生,他對那場手術記憶最深刻的是新生兒的氣管非常細,插管很難,而且還是兩個連體嬰兒,必須把兩個孩子的脖子轉向,插管就更難。麻醉師是麻醉科的正副主任,兩個人都是一次成功,讓在場所有人鬆了第一口氣。手術結束以后,他和另外一名兒科醫生,一人抱著一個孩子快速往兒科監護室跑,然后就開始長跑式的24小時監護。“說來也好笑,后來有一次兩個孩子生命垂危,我和領導一個主張輸液,一個主張不輸液,還差點和領導打起來。”

  總之,經過28天的精心准備,1996年11月11日,新橋醫院專家們為其進行了手術分離,經過10多個小時才完成手術。谷橋健康存活,而哥哥谷新因為先天性心臟病,最后沒能留下。

  時間仿佛快進,在昨天下午給谷橋舉辦的慶祝會上,當年參加手術的醫生想起那場手術許多都濕潤了眼眶,眼神中帶著欣慰。“看著孩子很好,感覺努力全部值得。”

  從小就不想做特殊學生

  “記者姐姐好。”谷橋體格清瘦,長相也清秀,如果不看他腹部長而深的手術疤痕,就是一個普通的學生。他對大家給他舉行的慶祝會有一些不好意思。“我隻考了603分,還差得遠,我們那裡的狀元考了640多分。”

  谷橋從小就知道自己有個哥哥,在他能注意到自己腹部傷疤的年齡以前,父母就已經告訴過他,讓他珍惜自己的生命,對救過他的人感恩。其實即使父母不說,鄰裡們的各種議論也常常傳到他耳朵裡。

  同學大多都知道谷橋的情況。同學們和鄰裡們的議論,以及老師的特殊照顧,讓谷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比如體育課,需要長跑800米1000米時,老師會告訴谷橋:你可以休息。又如班主任讓全班罰站時,會讓谷橋單獨坐下。他其實並不喜歡這種照顧。“跑步的時候,老師讓我不跑,我也會跟著大家一起跑,哪怕可能慢一點,但是我一定要跑。”

  被視為特殊而不想特殊的谷橋,在上學期間一次晨跑也沒拉下過,每天1000米,許多同學都請過假,但谷橋沒有。“一天也沒有。”

  進入初中以后,身邊知道他情況的同學少了些。不過因為手術,谷橋的腸胃功能不太好,飯量也不大,再加上腹部明顯的疤痕,谷橋總是需要對身邊詢問情況的同學解釋。“比如很多人喜歡問我的疤是怎麼回事。后來慢慢地我就不想說那麼多了,隻說自己做過腸胃手術,淡淡地帶過,我覺得這樣對同學和我的情緒都好。”

  經常想起逝去的哥哥

  嚴格要求自己跑步的谷橋,其實不太喜歡體育運動。因為身體的原因,他對足球籃球都沒有太大興趣。上學期間,最讓他迷戀的是教室的讀書角,書教會了谷橋很多東西。比如對事情不能放棄,比如人應該有夢想。他的夢想也是在讀書角找到。他看到了一本關於法國的書,優美的埃菲爾鐵塔、醇厚的法國巧克力、高盧的歷史文化,每一樣都深深地吸引著谷橋。他和一個關系很好的同學聊了自己的夢想,說想學法語,以后去法國看一看,於是同學建議他考川外。

  其實谷橋也常常想起自己的哥哥。“我常常在深夜想,如果哥哥還在,我們的性格會不會一樣?我們會不會想要讀同一所大學?夢想會不會有差別?”不過這些想法很容易讓谷橋傷感,於是他總是盡量不去多想。

  每當有連體嬰兒分離的新聞出現時,谷橋總會不自覺地關注。看過這些新聞的谷橋會想:“他們今后的生活會是怎樣?也會有很多議論出現在他們的生活裡吧!如果不能釋懷,其實是有些痛苦的。”這種時候,他總容易想起同學們看到他傷疤時的驚訝表情。

  夢想做法語同聲翻譯官

  在高三以前,各種議論持續影響著他,谷橋的成績時好時差,很浮動。讓他決定認真念書的,是媽媽患病的消息。去年,媽媽被確診為乳腺癌,需要立刻手術。看著媽媽憔悴的眼睛,他答應媽媽,一定要認真學習。

  母親的病情讓谷橋又一次見識到生命的脆弱,加上不想讓母親失望,他決定在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生命裡圓一個夢——法語同聲翻譯官。有了清晰的夢想和動力后,谷橋開始不再去在意別人的眼光,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以603的分數拿到了川外法語專業的錄取通知書。谷橋告訴媽媽這個消息,“還是考得可以嘛。”唐富容說,她不會說話,但知道這個消息后心中很高興,腦子裡的場景不斷在1996年與現在換來換去,高興得想哭。

  谷橋告訴重慶晚報記者,他已經有了一個想起來就很高興的短期夢想:“2022年北京冬奧會,我想去當一個志願者,發揮一點微弱的作用。”說這句話的時候,谷橋眼睛裡有光芒——這份光芒險些不存在於這個世上,但因為一些人非同尋常的努力,讓它留存了下來。比如19年前的醫生們,比如堅強的他自己。(記者 嚴藝菲 首席記者 冉文 攝影報道)

(來源:重慶晚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