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从教29年,培养一批好苗子

会摔跤的朱老师(镜头里的体育故事)

本报记者  周  欢
2025年02月25日09:1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朱志辉带领学生练习摔跤。
  徐  斌摄

  朱志辉带着学生跑步。
  本报记者  周  欢摄

  “练摔跤?是不是学打架?不学不学!”29年前,从江西萍乡市体育运动学校毕业的朱志辉,满腔热忱地来到萍乡芦溪县新泉小学,担任体育老师,并负责为市县体校选拔培养摔跤运动员。当时,家长们对学摔跤的反应让人哭笑不得。

  成立国家级青少年(摔跤)体育俱乐部、打造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国家队输送摔跤运动员1名、为省市体校输送队员144名……当一项项成绩给人们带来惊喜、一个个孩子“摔”出了精彩人生,家长们改变了看法。

  “你是不知道,一开始挑苗子有多难。我花了大半年,跑遍5个乡镇,才选了13名队员,组成摔跤队……”今年47岁的朱志辉身材壮硕,一聊起摔跤,眼里泛着光。

  为了提升训练效果,朱志辉寒暑假陪集训队员住教室,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为了让孩子们吃好练好,他更是学会了做饭。在朱志辉的努力下,摔跤队的训练初见成效,建队第二年他就领着孩子们参加市运动会,并获得6金12银,在当地引起轰动。

  队员曾汉金一路从乡村“摔”进国家队,还曾获全国摔跤锦标赛第二名的好成绩,成为佳话。“现在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找上门,让我们看看孩子是否符合条件。”朱志辉说。

  因工作出色,朱志辉被调到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麻田中心学校当校长。

  上任后,“体教融合”成为他主抓的工作。“体育不仅能强健体魄、愉悦身心,还能让孩子们提升规则意识和抗压能力。”朱志辉说。

  麻田中心学校每周安排5节体育课,其中两节连排,专门练习摔跤。学校创编了摔跤操和摔跤舞《武功小子》,每天上午大课间,学生们除了要跑操,还要做摔跤操。此外,学校每学期还举行一次摔跤艺术节,组织班级之间的摔跤操比赛、团体摔跤赛和个人“跤王”赛。

  “坚决把体育课上到位!我们的体育老师从来不会‘被生病’。”朱志辉开玩笑说。

  随着摔跤等体育课程日益常态化,朱志辉探索进一步加强艺术类课程建设,学校开发了葫芦丝、合唱、古筝、陶艺等选修艺术课程,满足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练摔跤后,不仅身体变强壮了,也变得更自信、更开朗了。摔跤教会我们怎么去赢,还教会了我们怎么从容不迫地输,锻炼了心态。”六年级学生曾毅龙说,“另外,我还报名参加了学校的书法课,让我在紧张的摔跤训练比赛之余有了放松心情的途径。”

  “我们学校的学生很自信、很阳光。”朱志辉说,走在校园里,基本上看不到“小胖墩”,“去年底摸查,全校570名学生,戴眼镜的只有约40名。”

  如今,朱志辉已调到万龙山乡华云学校任体育老师。回想29年体育从教生涯,朱志辉说:“没有什么比看到孩子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更让我欣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5日 15 版)

(责编:郝孟佳、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