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名香港青年到粤港澳大湾区入职
近年来,深圳前海成为许多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就业创业的第一站。图为前海合作区建设风貌。 |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提速,为内地和港澳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特区政府此前推出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得到香港青年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共收到毕业生求职申请超过2万份,其中1100名受聘的港青已全部入职,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启崭新职业生涯。
随着“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等一系列支持措施的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将登上大湾区的“大舞台”,在这里实现梦想。
开阔眼界,收获多多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由香港特区政府推出,旨在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均有业务的企业,聘请香港的大学毕业生,派驻他们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通过就业计划获聘的毕业生可获每月1万港元、最长18个月的津贴。
港青蔡嘉麟毕业后报名参与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经过严格的筛选和5轮面试,他顺利入职腾讯,在深圳开启了全新的工作生活。“我已经从一名‘鹅厂’新人迅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组织者。”蔡嘉麟表示,在腾讯工作期间,他参与对接了许多项目,得到不少内地同事的帮助,收获很多。“大湾区内地城市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我来这里不仅有归属感,也特别自豪。”蔡嘉麟说。
目前,越来越多像蔡嘉麟一样的港青选择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内地城市作为职业发展的起点。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表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设有2000个名额,共接获417家企业提供的约3500个空缺职位,毕业生提交超过2万份求职申请。截至今年2月底,该计划内约85%的入职者已到内地工作,其余入职者主要担任创科职位,将按该计划规定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各工作约6至12个月。
针对“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名额供不应求的情况,香港新界青年联会会长、立法会议员陈恒镔建议特区政府适当增加该计划的名额,并加强青年和岗位专业的匹配度,同时将职位分散至大湾区各个内地城市,不只是集中在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从而扩大选择面。此外,陈恒镔还建议把“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常态化,鼓励更多港青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
接受指导,融入湾区
“开办创新型企业有哪些优惠政策?”“如何选择适合港澳青年的实习岗位?”港澳青年初次来到内地城市发展,难免会“人生地不熟”。对他们而言,“过来人”的经验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大湾区职场导师”这一岗位应运而生。
据广东省人社厅网站消息,《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则》)近日发布,提出实施“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支持各地招募一批有内地职场经验和生活经历的港澳籍人士作为职场导师,为有意向在大湾区内地9市就业创业的港澳青年提供服务。
“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对导师选聘要求、服务内容等作出详细规定,明确只有具备3年以上大湾区工作生活经验,且遵纪守法、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港澳籍人士才能担任职场导师。他们将根据自己在大湾区打拼的经验经历,为报名参与的港澳青年提供就业创业指导、职业发展规划等服务,帮助其更好融入大湾区的工作生活。
此外,《实施细则》明确引入港澳就业服务,并对引入机构的资质、引进方式、服务内容、补助标准及考核机制作详尽规定,强调机构组成中的港澳人士比例,突出为港澳青年营造“家”的感觉,培养归属感。
享受优惠,获得扶持
为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大湾区内地城市就业创业,《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细化相关优惠政策。在就业方面,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可享受小微企业社保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基层就业补贴等就业类扶持政策。在创业方面,港澳青年可享受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孵化补贴、初创企业经营者培训资助等优惠措施。
今年初,广东提出将支持“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推动粤港澳三地公共就业服务交流融合和业务协同,高标准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完善创新创业生态链。同时,参加“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并在大湾区内地9市就业的香港青年,还可申请享受每月最高1000元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生活补助。
一系列举措下,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北上”发展,在大湾区寻找就业创业的“大舞台”。作为港澳青年在内地发展的首选地,深圳近年来搭建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多个平台,创业空间达12万平方米。截至2021年底,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共吸引3652名香港籍人才,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549家,其中港澳台团队286家。
不少港澳青年选择在大湾区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数据显示,去年广东向港澳籍应届毕业生提供了超9000个事业单位岗位,在粤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港澳居民人数不断增加。接下来,广东将继续优化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管理办法,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实施开展专项招聘,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投身大湾区建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