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有人总结出“十大就业歧视”,即所谓酒量歧视、身高歧视、相貌歧视、性别歧视、身份歧视、属相歧视、乙肝歧视、星座歧视、地域歧视、血型歧视等。在众多的就业歧视中,大学生就业中新凸显的校历歧视现象尤其值得警惕。
校历歧视日益“普遍化”
大学生就业中的校历歧视,在当前突出地表现为对非“211”、“985”工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歧视。某市发布信息定向选调全国“985”、“211”高校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某市出台政策“对申请到该市落户的为‘211’高校毕业生给予15分的加分”;国内某知名企业在招聘前台服务员时也设定了“须为‘211’工程高校毕业生”的条件;某重点大学出台招聘教师规定:博士、硕士、学士都必须毕业于“211”工程以上大学,某非重点大学招聘教师也作如此规定,将到“211”工程大学、“985”工程大学就读,硕士毕业、博士毕业后回母校应聘工作的学生拒之门外。
时下这种校历歧视日益“显性化”和“普遍化”。这种以学校出身即“校历”为主要标准来衡量、招聘、选拔、任用人才的倾向、做法,已开始演化为一种“校历主义”。校历歧视已激起不少怨声,大量非“名校”毕业生甚至将自己的“第一学历”称为“惨痛的代价”、“无法更改的痛”、“难以抹去的污点”。时下校历歧视还在发展,如果其渐盛的趋势得不到有效的批判和遏制,将对学生及其家庭、学校教育乃至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校历歧视的五大危害
校历歧视助推应试教育,强化择校行为。
事实证明,校历歧视的存在与发展,已引发人们对名牌学校的盲目追捧,人们开始变本加厉地追求在人生初期获得所谓的高“校历”。当下基础教育领域推进素质教育困难,与此就有密切关系。校历歧视带来的恶果不仅加剧了对名校的择校行为,使社会上出现非北大、清华不读的极端行为,更重要的是加剧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这又使中小学偏重应试教育,偏重考试分数与排名,将高考升学中考入北大、清华的人数作为评价学校优劣的标准。校历歧视已成为助推应试教育、扭曲教育行为、强化择校行为的重要外在推力。
校历歧视复辟等级观念,扭曲选才用人制度。
校历歧视是在变相地复辟等级观念。虽说当下的学校出身论和“文革”时期甚嚣尘上的阶级出身论性质不同,但毕竟同属出身论、血统论。人们都对出身论、血统论深恶痛绝,因为出身论、血统论否定了人之平等权和发展权。
校历歧视不仅误导社会观念,还会误导用人单位,扰乱人才市场,伤害就业制度。根据“校历”甚至苛求“校历”,将非“名校”毕业生拒之门外,弃之不用,就会把许多真正的人才拒之门外,进而扼杀人才。校历歧视反映在人才观上是一种典型的“晕轮效应”,它往往影响人之认知的准确性,使认知发生偏差。毕业于名校不等于都有高素质、高能力,重点院校的学生不一定都优于普通学校的学生。只要努力奋斗,初始学历较低的人,同样可以在今后的发展中脱颖而出。
![]() |
![]() |
||
![]() |
![]() ![]() ![]() ![]() ![]() |
![]() |
新闻排行 | 重点推荐 |
视频新闻 | 更多>>> |
|
重点推荐 |
![]() |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物化生历地政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
![]() |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 电话: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