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网>>教育>>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权威全面报道高考>>高考滚动新闻 |
尤雪玲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6月22日晚,四川崇州今年第二次参考的女孩杨媛看完高考成绩的短信后,自杀身亡。一周之后,陕西三原县,今年第三次参加高考、分数超过陕西理科一本线的刘强也选择结束生命。(7月5日《华商报》)
不到半个月,国内发生多起高考考生自杀身亡的事件,这些悲剧的发生,让我们感到心痛。十年寒窗苦都熬过来了,面对理想或不理想的高考成绩,为什么却变得如此脆弱呢?是谁在催生频发的高考自杀悲剧?
多年来的高考让我们感受到,在中国,高考绝对不是一次普通的考试,它几乎牵动着全国上下每个人的神经。高考每年举办一次,而且这一次成绩只供当年录取,一分之差,将决定考生进入哪一个层次的学校。一本、二本、专科学生不仅存在学历、学位上的差异,而且在就业时还要存在比较严重的“学历歧视”问题,因此,高考对于考生、家长、学校等来说,压力可谓是巨大的。
众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开始“包装”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培训班,学习文化课、艺术课等,使本来轻松快乐的童年变得乏味。父母给孩子灌输的思想就是好好学习,日后参加高考,考上名牌大学,所以学生在孩童时期就铸就了“学习是为了高考”的目标。他们认为,高考将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甚至会决定个人将来的前途和命运,正所谓“一考定终身”。因此他们既期待高考,而又害怕高考;高考后既期待公布成绩,又害怕知道成绩。年复一年,随着高考的临近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另外长期的学习疲劳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率降低。当精神压力膨胀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做出一些违反常态的举动。
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部分考生不堪重负,最后轻生。对于频发的高考自杀悲剧我们应该反思,反思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反思现在的教育体制,反思现在的选人、用人机制等等。然而家长和学校的压力来自于社会,只有社会不再用固定、统一的标准去定位人才,才会减轻家长和学校的压力,才会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憧憬自己的理想,自然也就会减少自杀悲剧的发生。
笔者希望家长、学校、社会能够重视频发的高考自杀悲剧,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学生心理的变化,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来提高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笔者奉劝考生们,不要用死亡来祭奠高考,人生的路还很长,需要你去应对的事还很多,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和失败,便失去生活的勇气。只有活着才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关专题 |
· 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权威全面报道高考 |
新闻排行 | 重点推荐 |
视频新闻 | 更多>>> |
|
重点推荐 |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物化生历地政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 电话: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