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5月23日电(记者张莺)1名老师、16名学生、1间教室、一张乒乓球台、一座篮球架,构成了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一所村级小学的全部。
然而就在几年前,这所学校还拥有250多名学生。“打工潮”带走了周边年轻人和他们的子女,乡村小学的衰落使得当地校园布局调整成为“新课题”,否则孩子们无法享受应有的优质教育。
日前,记者来到融安县东起乡长丰村小学。今年55岁的长丰村民李朝文是唯一一名学校老师。长丰村共4个屯近1000人,自1998年长丰村小学建校以来,村里的孩子都到这里读书,曾有学前班至6年级200多人。
十几年来,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最开始都把孩子留给老人,到处是“留守儿童”;这几年又“流行”带子女出去,留守儿童变成了跟着父母到处漂泊的“城市小候鸟”。
“学生数量越来越少,现在只剩下一年级10个人和学前班6个人。”李朝文说,2012年秋季学期一年级入学时本有11名学生,其中一个男孩今年3月被父母带到了广东。
由于学生少,学校硬件设施多年未提高。每天上下午李朝文一人“复式”上6节课。学生的课程很单调,语文、数学是“主力”,其他大部分时间是在追逐嬉戏。记者20日下午来到校园时,不少男生在校园后面的水沟钓螃蟹,说是“体育课”。由于没有篮球,孩子们用胶布裹着棉花缠了一圈又一圈,自制了一个“扁球”投来投去。
“平时自己学点歌,音乐课教他们唱;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李朝文38岁那年意外断了左腿,走路离不开拐杖。他拿着课程表,讲起素质教育课程,显得有些“尴尬”。
他说,村里这几年缺老师,临近一个村小由于原老师退休,乡里只能聘请一个文化水平稍高的人来“代课”补缺。
长丰村上昌洞屯有200多名村民,目前只有8岁的余隆广一名小学生。他每天一个人穿过田间小路上下学,孤单写在脸上。
“我的学生读完二年级就要到4公里远的乡中心校寄宿读三年级,那里条件好。”李朝文说,中心校下属的五个村小都生源锐减。将村小撤并到中心校固然能提高教学质量,但家长嫌“太远不方便”;维持现状又实在不利于孩子的教育。
记者了解到,东起乡10700多人口,外出务工人员约5000多人,近三分之一义务教育适龄儿童被父母带到了打工所在地读书。
不少基层教育工作者表示,“袖珍学校”各种条件已落后了一大截,呼吁政府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优化布局也是“现实所需”,否则乡村学校教育设施、师资水平难以提高,更遑论城乡“教育均衡”。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