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吕东浩)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创业难题不断的情况下,699万就业大军如何杀出重围?近日,大连市政协委员纷纷通过调研座谈、提交提案等途径,就破解大学生就业难提出对策。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不能仅满足于搭建平台,还要为毕业生算好‘供需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多位委员提出,首先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扩大其对高层次人才的“消费能力”;政府应鼓励和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这个带动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群体;改革企业用人机制,真正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任人唯贤”的良好环境。
张绍虹委员指出,2006年实施的《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规定,企业申请成立见习基地须“连续三年平均每年接收见习毕业生20人以上,留用人员要占见习人数30%以上”,过高的“门槛”容易使一些热心为政府分忧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她建议,充分借助行业组织的力量,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其与高校合作共建实习载体,并以此作为深化教育体系改革的依据,努力使高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社会就业需求相匹配。
“创业是更高意义上的就业。”王红委员则呼吁,政府应尽快建立用人信息网络平台,辅之以招聘会,争取在短时间内实现人才使用;倡导并支持大学生创业,简化创业程序,设立启动基金,使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风向标”。
在路振平委员看来,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并非就业机会短缺,而恰恰在于毕业生素质和技能不能适应就业岗位要求,以及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他表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努力提升自我价值、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更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