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0万高校毕业生突围“史上最难就业季”--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近700万高校毕业生突围“史上最难就业季”

2013年05月22日14: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 马海燕)又到毕业求职高峰期,今年有近700万高校毕业生将走出校门,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也创造了所谓“史上最难就业季”。

  根据官方数据,今年中国将有699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与此同时,招聘岗位却大幅减少,苛刻的学历、年龄、户籍等“中国式”就业歧视再次引发热议。

  已经33岁的博士毕业生朱文在这场就业博弈中无可奈何地做了“博士后”。与许多奋力读研的“打拼族”不同,她本科、研究生均毕业于全国数一数二大学的新闻专业。2003年本科毕业的朱文正赶上第一批扩招生大学毕业,严峻的就业压力让她选择读研。2006年朱文硕士毕业时,由于没有过硬的实习经历,26岁的年纪离新闻单位要求能“跑”的年龄又大了些,于是她到了一个科研单位的宣传部门工作。日复一日的行政杂事让她觉得离自己的科研梦很远,于是2009年她选择了脱产攻读自己工作所在学科的博士。

  虽然从文科到理科换专业非常不易,然而,等到四年博士毕业,科研机构所需的“海外高水平大学留学经历”、“访问学者头衔”让她垂头丧气,没有一所国内知名高校愿意接受一个半路出家的本土博士,从文到理成了她求职的最大障碍。而她之前熟悉的宣传岗位已经不理会她的简历了,“年龄大、学历高”是拒绝她的主要原因。最后虽然在一所国内知名高校里找到了一份“博士后”流动站的工作可以“候”上两年,但她现在已在担忧两年后的出路。

  朱文不是近700万毕业生中最糟糕的一个,或者用她的话说,是她对现实不切实际的幻想让自己一次又一次陷入找工作的焦虑。但像她这样经历了本科扩招就业难、挤上考研大军、研究生毕业不如本科生、再去读博、只能“博士后”的情况,在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后的近十年里年年上演。

  朱文庆幸自己硕士毕业工作时解决了户口问题,所以在北京还有得选择。北京新近出台的一项非北京生源的落户政策规定,今年北京市属各用人单位引进落户的应届非北京生源毕业生,毕业当年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这令很多毕业生“留京梦”破碎。

  更多非名校大学毕业生则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形势。性别、相貌、身高、血型、星座、心理问卷、还有其他五花八门的考试,成为很多毕业生就业路上的“拦路虎”,虽然官方出台各种反就业歧视政策,但在现实中能用此维护自己权益的少之又少。“毕业即失业”是很多不知名高校独立学院学生的现状。

  事实上,很多毕业生已经不局限于“北上广”等大城市,也不拘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铁饭碗”,但连“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入伍”都不是新闻的时代,大学生的求职之难已非前代可比。

  其实,求职条件苛刻的根源还是“僧多粥少”。教育部网站21日再次贴出通知,要求全力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除惯常的“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就业服务”外,“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着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成为引人注目之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要根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必须着力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办出个性和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政府应建立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政府除了放权给予大学办学自主权外,还应该建立公平就业机制、打破户籍制度等障碍,从多方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