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年轻化应兼顾创新和规则--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教授年轻化应兼顾创新和规则

胡乐乐

2013年05月22日13:13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对于年轻人才的成长而言,大学需要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才能够让人才脱颖而出。不拘一格的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提供适合人才成长的土壤,则意味着更多的革新与完善。

  近日媒体曝出武汉大学出现85后教授一事,迅速引发了热议。据媒体报道,日前,武大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证实,这位教授叫邓鹤翔,生于1985年4月,是武大新引进的博士后海归,也是该校目前最年轻的正教授。

  最近几年,随着人才竞争的国际化,国内重点大学开始倾向于引进国外著名大学刚毕业或工作没多久、但在美国《科学》、英国《自然》等世界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科研成果的年轻人,给予正教授职称也成了人才引进的承诺之一。除了28岁的邓鹤翔教授,29岁、30岁便成为武大教授的袁荃与廖蕾也是同类的例子。

  从某个角度讲,教授“年轻化”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鲜活例证——让年轻人有更好的发展平台,给学术界带来更多的“气血”和“闯劲”,更有利于打破现行高校人才晋升“论资排辈”的宿弊。对于这样的改革,只要这些年轻人的学术成就过硬,符合高校人才引进与职称评定的政策和规定,就应该肯定。退一步讲,这样敢为人先的改革,即使有试错的可能,也有尝试的价值。

  当然,教授“年轻化”在操作中着实须谨慎。教授是教学岗位,不是研究员的科研岗位。因此,如果没有教学经验,没有带过学生,甚至还没有获得国家法定的教师资格证,就被直接破格评定为教授,则有些不妥。笔者看来,一个既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又能鼓励培养年轻人才的妥当办法,是给他们评定为相当于正教授职称的研究员。在人才引进上,这是一个能兼顾“改革创新”与“尊重规则”的方法,去年中南大学破格聘请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的大四学生刘路为教授级研究员,就是一个好例子。

  还应注意的一点是,大学的竞争,归根结底,首先是办学理念的竞争,其次才是人才的竞争。没有良好的办学理念,人才要么被埋没,要么被抑制。对于年轻人才的成长而言,大学需要全力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才能够让人才适时的脱颖而出。不拘一格的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提供适合人才成长的土壤,则意味着更多的革新与完善。85后正教授的新闻,不应仅仅引起人们对人才选拔的关注,更应带来对“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思考。

(责编:袁勃、熊旭)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