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西藏寻找起飞跑道--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中国梦·我的梦·毕业生就业相册

我到西藏寻找起飞跑道

2013年05月21日13: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我到西藏寻找起飞跑道(中国梦·我的梦·毕业生就业相册)

  4月14日,宋远旺站在西藏阿里狮泉河营房外,大雪没过了膝盖。

  开栏的话

  又到毕业时。

  就业不易,机会在哪里?择业挺难,怎么择才踏实?怎么为心中的梦,找到一条脚下的路?

  我们选择几个毕业生,还有帮扶就业的人,说说他们的就业、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拼搏。

  每个人的拼搏和努力,都是实现梦想的有力支撑;每个人的梦想汇集,就是中国梦的有机构成。

  翻阅就业相册,从他们人生的选择和留影中,希望能点亮更多的精彩。

  【人物】

  宋远旺中国人民大学2007级武警国防生,现服役于武警西藏总队

  “学院的战友们都不叫我的姓名,直接称呼我为‘阿里’。渐渐的,我开始因‘阿里’两字而骄傲。”

  5月5日凌晨,从阿里到拉萨,在经过36个小时大巴的长途颠簸之后,我思维停滞,面无表情地歪靠在座位上。

  手机的震动起初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注意。接起电话,是战友宽哥的声音:“你小子被调到拉萨了,飞机上跑道了!”

  “飞机上跑道”是我的说法,他们问我为什么毕业申请来西藏的时候,我跟他们开玩笑说了一句:“我来找属于我这架飞机的跑道。”

  虽然调到拉萨远远没有“飞机上跑道”这么夸张,但起码可以作为毕业2年的一个小交代了。

  2011年5月,毕业季。在同学们忙着找工作的时候,我向上级提出:我志愿到西藏工作。当时,对于西藏,我只知道它的艰苦,但有多艰苦,我的认知只有一片模糊。

  7月,无知无畏的我,看到了报到介绍信上赫然写着“阿里”两个字。

  听其他人说,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被人称为“青藏高原的高原,生命禁区的禁区”。那时候,因为前程未卜,大热天里我一度躲在被子里瑟瑟发抖,身上直冒冷汗。

  不是没有挣扎,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但是最终,我还是坐上了前往阿里的大巴,一生的工作就这样从阿里起步了。

  在学校的时候,全年级70多人的军事训练,我的成绩次次都能排到前十。而刚到阿里,爬了一层楼梯,我就开始气喘吁吁。因为天气干燥,每天起床,鼻孔里面全是血块。

  但是,因为赶上了任务,我还来不及有一丝反悔和喘息的时刻,就马上参与到工作中去,有时候几天几夜不能合眼是常事。

  高原、狂风和干燥,这是生于云南的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的。而7、8月间就会突然下起的鹅毛大雪,更是让我措手不及。

  狂风从早到晚不停歇地鞭打着赤条条的昆仑山和裸露的戈壁荒漠,营区光秃秃的,没有多少绿色。战士跟我说,“这要在5年前,栽活一棵树算一个三等功的。”

  7月,北京还是酷暑夏日,阿里已经开始有冬天的味道,大风、低温、缺氧。

  适应高原,适应环境,这就是在阿里工作的第一步,简单又残酷。“西藏”两个字对我不再模糊,而是那么的具体,具体到吃饭、睡觉、呼吸、走每一步路。

  9月,我来到福建福州集训。学院的战友们都不叫我的姓名,直接称呼我为“阿里”。渐渐的,我开始因“阿里”两字而骄傲。

  2012年7月,我回到阿里地区狮泉河镇,开始担任基层连队干部。作为管理者和教育者,我感受到了奋斗与成就,也再次感受到了狮泉河的干燥、大风和严寒。

  印象深刻的是,2012年9月,还不算是冬天,我却已经体验到了生命中的最低温——零下18摄氏度。

  5个月的新兵连生活,这段日子,我一生都将难以忘记。结婚、妻子怀孕、调职几件大事,几乎集中在这段时间里。

  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我看到了未来。

  2013年5月2日,根据安排,我到西安参加培训。就在阿里转拉萨前往西安的途中,收到战友们关于我调职的信息。

  毕业两年,虽然我在阿里的日子加起来不到1年,但在心中,早已把阿里当成了自己的另外一个家,从起初的排斥甚至提起来觉得羞愧难当,到后来深深认同并爱上这片土地,其间经历过很多次关于逃亡与坚守的斗争。

  从大一的时候主动申请成为一名武警国防生,到大四的时候主动申请来西藏。我想,要不是当初被分到阿里,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片土地,还有这样的一群人,还有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到阿里,1700多公里,跋山涉水需要20—40小时,这段路我两年中走了6个来回,有时为了到达,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出发。

  这次,无所谓到达,只是从这里出发。我将继续捍卫自己倔强的选择,论证自己无悔的青春。

  (本报记者蒋云龙整理)

  【政策】

  边远地区就业有何扶持

  国防生是军队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的大学生。

  培养国防生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加快解决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短缺问题,作出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工作从2000年就开始组织实施。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军队四总部先后制定出台了20多个法规性文件,这些规定比较全面、详细地规范了国防生招收、培养、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国防生已逐步成为现役军官的重要补充来源之一。

  同时,为鼓励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各地均在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

  在国家层面,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

  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机关工作的,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试用期满后级别工资高定1至2档;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

  近年来,国家开展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多项服务项目,以支持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艰苦地区和基层就业。自2012年起,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

  在2009年,人社部专门颁布了9个领域、50个基层就业岗位。其中村官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起到了带头作用。服务期满两年后,很多人留在了当地。还有一些人考公务员,政府就专门拿出部分招考比例,考研究生的给加分。还有人到事业单位或其他企业,很多国企愿意吸收在基层工作了两年的人员。

(责编:林露、熊旭)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