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毕业生52万多 创业教育成必修课--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山东高校毕业生52万多 创业教育成必修课

2013年05月21日09:07    来源: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大三学生陈兴华比上班族还忙。

  5月15日,记者在山东建筑大学学子创业园采访他的3个小时里,他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采访一度陷入中断,“我们与一家公司合作,为华侨大学能源节能监控平台设计图纸,下午就要交上。”陈兴华笑着解释。眼前这个穿着休闲衬衫、牛仔裤的建筑电气专业大学生,举手投足透露出与年纪不符的成熟与干练。

  今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达52万多人,创历史新高,受经济增速放缓等诸多因素影响,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与引同时,创业教育,也正从寂寞的角落,转身为大学生们的“必修课”。

  从抄图员到职业经理人

  谈起公司承接的第一个项目,陈兴华不禁感叹:“大学生创业太难了,得用实力说话才行!”出去寻找项目,企业对大学生团队实力有所怀疑,不愿与其合作。好在学校的一位老教授自己开设一家节能开发公司,她非常支持大学生创业,当陈兴华提出要与其公司合作时,这位教授给了陈兴华一个证明机会——现场按要求做图。“我们做出的图纸技术水平完全符合要求,于是达成合作意向。”就这样,他们拿到了第一个项目。

  “有了第一次项目的成功经验,后期业务拓展就相对容易不少。”陈兴华说。

  “学子创业园始建于2006年,最初更像校园里的‘商业街’,学生在此开起小店铺,学校以减免房租的方式鼓励在校生创业尝试,并未走向系统化。”山东建筑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处创业服务科科长张兆强告诉记者,2011年4月,学校联合三家企业共同出资100万元,注册成立济南建大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成为我省首个以公司化形式运营的大学生创业园。“成立公司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解决创业团队对外洽谈业务签订合同时的身份问题,避免法律纠纷。”张兆强说。

  “创业园公司化运作,创业团队的管理也必须上正轨。”陈兴华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社团化运作与实际的公司化运营差异太大,团队成员最初难以承担公司责任制带来的时间与质量上的严格要求。在为内蒙古农业大学一工程设计图纸过程中,任务精确分配给个人并规定交图时间,但有成员意识不强,到期未交图,在遭到团队批评后直接甩手不干,造成了严重损失。

  “后来,创业园为创业团队配备指导老师,分为科研专业和公司运营指导两部分,帮我们建立起一套规章制度,现在处理问题顺手多了,承揽到的项目也多了起来。”陈兴华也完成了从“抄图员”到“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转变,两年多的时间里,创业核心团队成员由15人发展到了23人,共承揽项目8项,完成项目合同额60余万元。

  从选修课到必修课

  社会上曾经对大学生创业充满争议,家长认为“不务正业”,学校创业教育空洞无物,如同“鸡肋”,时至今日,从社会环境、学校态度到学生观念都有了很大转变。

  “创业不仅没有耽误学业,还能在实际锻炼中精进业务。”陈兴华告诉记者,团队接单基本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假期,有时没办法缺课,课后会请教老师。仅在2012年暑假,他们就完成了山东科技大学路灯节能监控系统和淄博职业学院远程抄表系统项目,合同额达到20余万元。

  “目前,创业园累计入驻19支学生创业团队(现有15支),基本覆盖学校重点学科,参与指导专业教师115名,参与创业实践学生2000余名,占到在校学生总数10%左右。”张兆强坦言,创业团队运行良好,合同总额达到了500万左右,而运营创业园的济南建大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去年还处于亏损状态。“目前服务重于盈利,公司前期投入大,下一步学生创业团队成熟壮大,公司通过管理项目可获得收益。”

  根据省政府要求,在全省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十二五”期间引领不少于7万名高校毕业生创业。“近年来,高校创业教育培训不断加强,通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举办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培训班等形式,高校创业教育逐步纳入教学课程体系,诸多高校将原来的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省人社厅高校毕业生就业处处长高德敬说。

  山东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朱德建告诉记者,学校将此前的《就业指导课》名称改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并积极申请将此课程改为必修课。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开设了《创业学》《知识产权》《创业管理与实践》等通选课,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意识。

  在数以万计的淘宝天猫店铺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运行团体,他们是山东商业职业学院阿里巴巴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的学生。该基地由学校与阿里巴巴学院山东分院共同合作建立,入选学生分三期接受创业就业培训及毕业应聘一条龙培养服务。“阿里巴巴免费提供货源,减少了学生的投入与风险,而盈利全部归学生。”该基地负责人王景秋告诉记者,曾经有学生开网店半年多就盈利20万元。

  应融入传统教育各专业

  将创业教育从“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建设创业园或者孵化基地,这是省内高校的普遍做法。而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如何对接,传统教育的学科优势能否落地成创业项目,成为各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现在一个很大困难是科研成果、国家专利的转化率低,一些老师的科研成果转化都困难重重,何况是学生。”张兆强告诉记者,有些科研成果缺乏市场,加上融资难,只能“在实验室里沉睡”,难以成为创业项目。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传统教育因为目标瞄准就业,培养出的人才要有能理解领导意图,并贯彻、执行和完成的能力;而创业教育则是创业导向的,培养的是学生超前认知、快速行动、识别机会、整合资源、承担风险、团队领导与合作的能力。在这样截然不同的两种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冲突下,创业教育在目前的高校环境内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在和学校其他学科发展、学校主业务的结合上,创业教育发展得并不容易。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创业指导科科长李明立认为,目前把创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不现实,创业教育应该融入传统教育的各个专业,形成相互交织、补充和促进关系,这样一种新的教学范式才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掘。“把创业教育的‘帽子’戴到每个专业头上,给学生植入创业基因,甚至给他们‘试错’的机会,至于学生未来是否创业,则由他们来做出选择。”李明立说。

(责编:实习生李卫、熊旭)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