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更适合与老师交流?--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妈妈更适合与老师交流?

专题撰稿 朱虹

2012年11月27日07: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看看的爸爸被剥夺了开家长会的权利,因为妻子觉得丈夫的态度过于随意。”  妈妈更细致,对家长会的领会较全面,回家后的教导工作更具体,学校、老师的要求落实得更及时,这通常是妈妈们的优势。

  看看的爸爸被剥夺了开家长会的权利,因为妻子觉得丈夫的态度过于随意。

  看看的爸爸开家长会不带纸笔不记录,会后不跟老师单独交流,不找各学科老师探讨孩子的学习现状,回家不主动跟妻子汇报家长会上收集的各种信息,不召开家庭会议,找孩子谈话也是三言两语,不够语重心长……这些都让看看的妈妈着急,不满意。“让她爸爸开过两次,每次,我都得追着问,学校还讲什么了?班主任布置什么任务了?这孩子最近这段的表现,各科老师怎么说?”

  看看妈妈从小学业优异,但是在要求严格的父亲眼里,一墙的奖状还是不够,不能表扬,女儿应该学得更好。果真,勤奋的看看妈妈有了高学历、高职位、富裕的家,却也有严重焦虑。她希望自己的女儿是出色的,比别的孩子都强。所以,她在女儿的学业上下了很大功夫,与学校配合紧密。在她看来,家长会非常重要。

  看看妈妈认为:“要是我去,肯定比她爸管用。”

  妈妈更细致,对家长会的领会较全面,回家后的教导工作更具体,学校、老师的要求落实得更及时,这通常是妈妈们的优势。而部分父亲因为细致的个性、细腻的教育方式,也有机会频频与老师打交道。

  但是,家庭互动该是互有进退的,一味前进会导致另一方一味后退。看看妈妈的做法会使得爸爸在女儿教育上后退,甚至是躲开,最麻烦的是转过身,无视或敌对。

  皓皓爸爸参加过三次家长会,终于,他拒绝再出席了。他对皓皓妈说:“我可不去了,还是你去吧,你忍耐力强,我受不了老师点着名说谁谁谁这次考试有退步,谁谁谁纪律性太差,一个小时说的都是这个。而且肯定会点咱儿子。”

  皓皓的爸爸是部门经理,对领导总是很敬畏,对下属说一不二,因为工作能力强在公司很有知名度。但是,来到孩子的班主任面前,他觉得自己就蔫了,因为在老师眼里皓皓的问题太多了。家长会上被点名,会后被留下来单独交流,皓皓爸爸每次都是老师重点批评辅导的对象。他怒火中烧,回家二话不说就揍儿子,但皓皓的进步却不大。为改变局面,皓皓爸爸决定自己减少跟老师打交道,回家闷头教导孩子。

  “老师训家长跟训小学生一样,脸上真挂不住,又气愤又担心又委屈。”这是一些家长见老师的感受。气愤既指向表现不佳的孩子,又指向说话伤人的老师,最终这情绪都将以各种方式砸向孩子。担心来自对孩子能否改善的迷茫,也来自孩子是否会被老师列入另册、不良对待的猜想。还有,自己付出的心血并不少,孩子依然成绩进步不大,积习难改,着实让人很委屈。

  皓皓爸爸认为自己面对老师的批评不太能忍,开个家长会情绪波动太大。这其实很正常。人对某件事情的情绪反应非常快,非常强烈,就好像扣动了扳机一样,完全是下意识的过程。这是因为现实情境触发了自己“残留的情绪”——以往生活事件留存下来的、当时没有得到很好处理的情绪反应,它通常是负面的。人的大脑中有一个记忆情绪经验的区域——杏仁核,它将一些我们以往经历的情绪反应记录下来,只要再发生类似的事件,它就会越过大脑的理性分析,直接作出反应。德国心理治疗家索桃丽研究发现,强烈的情绪只有20%~30%是现实引发的,70%~80%是来自“旧伤”。

  孩子是自己的脸面,为人父母很难不产生这样的想法。老师说孩子不好,皓皓的爸爸第一时间就觉得是在说自己不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说任何一个事件,当它未和自我发生联系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与自我发生了联系,它的重要性就提高了。自我卷入有时会导致人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皓皓爸爸生自己的气,却把气撒到孩子身上。这种方式不是教育,更难以促进孩子的改变。

  我们常说,成年后对各种人际关系的感受可能都有着相似之处,但应对之道却不尽相同。在皓皓爸爸的心里,老师与领导都是权威的象征,因敬畏而心怯,只不过自己的业绩比儿子的成长可控性大些。所以,因在意领导的评价而更加努力工作,而对老师只能躲着走了。

  妈妈性格中的忍耐成分更多一些,更适于与老师交涉孩子问题吗?女性特质中的柔韧、母性特质中的包容似乎是妈妈的优势,但一定是因人而异。

  家庭教育的思路与方法,父母可能各有不同。很难说,粗放和精细、严格与宽松,哪个效果更好些,哪个环节怎样做更好些。夫妻之间,觉察彼此在观念、方式和期待上的差异在哪里,这些差异从哪里来,试着交流、运用——这是子女带给父母的重要功课。

(责任编辑:许博、林露)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