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服務強國建設做榜樣、當先鋒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天津大學建校13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天津大學全體師生回信,勉勵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擘畫、對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殷切期望,為我們在新起點上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服務支撐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力量。
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証,在堅定正確辦學方向上做榜樣、當先鋒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強調“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一是健全黨對學校事業全面領導的制度機制。要提升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運行效能,強化各級黨組織對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建設政治引領有力、師生同向發力、校內縱向貫通、校地橫向協同的黨建工作體系,確保黨的教育方針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貫徹落實。
二是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建強黨支部戰斗堡壘,激活基層黨組織“神經末梢”,把黨員組織起來、把人才凝聚起來、把群眾動員起來,真正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發揮出來。
三是推動黨建和事業發展深度融合。通過建強組織、配強班子、用好干部、盤活人才,提高辦學治校水平和治理效能,實現黨建工作和事業發展兩促進。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上做榜樣、當先鋒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強調“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歸根結底要靠人才。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是深入推進立德樹人機制綜合改革。構建課上課下協同、校內校外一體、線上線下融合的思政育人體系,推動“大思政課”育人場域更加豐富、育人機制更加順暢、要素支撐更加完備,不斷提升思政引領力,引導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
二是完善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模式。堅持“從未來到未來”理念,超前研判未來對人才素養的新要求,前瞻性重塑教育教學形態、教學模式、教學組織方式,培養學生勝任未來需求、引領行業發展、創造新價值的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配性。
三是提升卓越工程人才培養質量。要深化科教融匯、產教融合,推動新工科建設迭代升級,面向戰略急需和新興領域打造人才培養特區,通過本博銜接彈性學制、“一生一策”超常規培養等方式,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
以“四個面向”為根本導向,在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做榜樣、當先鋒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強調“加強基礎研究和科技攻關”。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持續產出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努力搶佔科技制高點,增強國家科技競爭力。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四個面向”深化有組織科研,在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中打頭陣、當尖兵。
一是加強前沿導向的基礎研究。堅持“兩條腿走路”,布局“極基礎”項目加強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強化“戰略科學家+創新團隊”有組織的基礎研究,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持續凝練、攻關重大關鍵科學問題,為創新發展提供基礎理論支撐和技術源頭供給。
二是加強戰略導向的科技攻關。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國際競爭主戰場,圍繞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能源、未來空間等未來產業方向,前瞻布局“極交叉”科研項目,系統推進重大平台建設、重大項目組織、重大成果培育,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
三是加強應用導向的成果轉化。強化校企協同的產學研合作,按照“一技術一策”量身定制轉化方案,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促進更多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以深化改革為強大動力,在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上做榜樣、當先鋒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強調“深化教學科研改革”。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機制、保障機制改革。面對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系統性躍升和質變,高校要深入把握新時代新征程對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內在要求,統籌推進教學、科研等關鍵領域改革,以教育改革新成效賦能高質量發展。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為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一是調整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從“被動適應”向“主動引領”轉變,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超常規設置急需的新興學科、交叉學科,超常規設置突破方向學科,為技術創新突破、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創造良好的學科生態。
二是推動教育教學體系性改革。貫通“招生—培養—就業”培養全過程,統籌建設金師、金課、金教材等教學要素,以“人工智能+人類智能”重塑教學形態,賦能教育教學提質增效。
三是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建立科學合理、分層分類的評價體系,從根本上解決“指揮棒”問題,充分激發師生創新動力、創新活力,為培養造就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營造良好生態。
以服務國家為根本追求,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上做榜樣、當先鋒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強調“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世界一流大學都是在服務自己國家發展中成長起來的。面對“兩個大局”的歷史交匯,高校應心懷“國之大者”,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主動對標對接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將自身發展緊密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大局,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大動能。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在服務強國建設中展現更大擔當作為。
一是更高站位,矢志當好“國家隊”。牢記“興國強國”的辦學使命,將“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作為全校師生的堅定追求,在國家最需要的地方沖鋒在前,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主動擔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打造國家戰略人才力量。
二是主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完善校地、校企、校所相互融通、協同發展的創新體系,深度融入區域重大戰略,緊密銜接區域產業布局和功能布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
三是積極服務高等教育對外開放。深化國際化合作機制,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特別是工程教育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更好貢獻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國際形象塑造。
面向未來,天津大學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的殷切囑托,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書寫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回答好“強國建設、天大何為”的時代命題,在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上做榜樣、當先鋒,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中共天津大學委員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