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中南民族大學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書寫民族高校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2025年10月21日08: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近年來,中南民族大學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使命擔當,牢記“國之大者”,錨定發展方向,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鮮明主線貫穿於辦學治校全過程,構建起獨具特色的研究生育人新體系,書寫了民族高校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理念革新:強化政治引領,把穩育人方向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革新是育人體系轉型的根本前提。學校辦學治校、育人育才等工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經理論學習、專題研討與實踐探索,明確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育人導向,實現從傳統“以管為主”向現代“管建並重”的戰略升級。

  調優學科:重構專業布局,夯實育人根基

  學校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和辦學治校的重要理念,堅持以“融”為導向、以“共同性”為原則,突破固有的思維方式和辦學模式,以學科建設為抓手,成立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交叉學科博士學位點,系統優化民族學專業方向8個,通過平台引領、師資轉型推動其他相關專業對接融合主線任務。

  育才賦能:創新培養模式,重塑關鍵環節

  專業的課程體系與優質的培養模式是增強育人實效的關鍵載體。學校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本預科、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成立教研中心,精心選聘教研團隊,堅持以國家級“金課”質量標准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通識課程建設。持續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專業課程體系與交叉課程群,貫穿育人全程。創新研究生分類實踐培養體系:人文社科專業以智庫為牽引,構建起貫通理論研習、沙龍指導與調研實踐的全流程培養模式﹔理工科專業聚焦科技賦能,依托校政企平台服務中西部生態建設,實現知識、能力與價值塑造的深度融合。

  嚴考實評:健全質量體系,樹立鮮明導向

  評價體系是育人方向的“指揮棒”與培養質量的“壓艙石”。學校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核心主線,構建多層次研究生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納入導師遴選與考核、學生評獎評優等工作,實施構建覆蓋招生、培養、教學、科研與學位授予全流程的質量保障閉環,實現育人成效可量化、可追溯、可持續提升。

  近5年來,中南民族大學培育出了大批優秀畢業生,涌現“西部之光”訪問學者等典型,學校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改革成效穩居全國高校第一方陣。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為民族高校鑄魂育人持續貢獻力量。

  數據來源:中南民族大學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1日 14 版)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