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阿麗娜的中國求學記

馬博宇
2025年10月17日08:3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中國人很友好,北京的一些蘇聯式建筑也讓我想起家鄉。”俄羅斯留學生阿麗娜回憶起2年前初到北京時的情景,倍感親切。受訪時,她講中文的語速很快,坦言自己此前從未踏足中國,本來心中有些忐忑,但這種熟悉感迅速消解了初來乍到的局促,讓她很快融入了這裡的生活。

  今年夏天,阿麗娜從北京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畢業,計劃繼續留在本校攻讀工商管理博士學位。當初選擇來中國深造,不僅是看好中國的發展機遇,更是因為在了解中國文化后,她發現自己深深喜歡上了中國人的性格與思維方式。

  “偏喜歡挑戰”

  本科三年級時,阿麗娜才從零開始學習中文。“與俄語和英語相比,中文是最難的,像一隻攔路虎,但我偏偏喜歡挑戰。”阿麗娜說,尤其是中文的漢字和拼音是兩套系統,學起來難度很大。

  在不懈努力之下,她隻用了2年多的時間,就通過了HSK(漢語水平考試)5級。然而,由於俄羅斯缺乏中文語言環境,她的口語常常得不到練習。

  在中國留學的最初兩三個月裡,她在課堂上根本不敢開口。“開組會時我怕老師同學聽不懂我說話,就干脆什麼都不說,后來才慢慢放開膽量,開始有了提高。”她覺得,學習中文最重要的是要多和母語者交流,這樣能糾正發音,進步更快。如今,她已經能用中文接受採訪,而且語速頗快,對答如流。

  回顧整個歷程,阿麗娜認為,學習語言,也是在學習一種文化和思維方式。隻有真正了解中國人的生活,才能說好中文。

  “我最喜歡的中國電視劇是《父母愛情》,特別適合外國人看。”阿麗娜笑著說,這部劇講述了一個家庭在幾十年間的生活變遷,從中不僅可以了解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文化傳統,還能夠學習新中國的發展史。

  競爭激烈 不能鬆懈

  在以中國學生為主的課題組裡,阿麗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為了跟上進度,她必須在課余時間閱讀大量中英文專業文獻,加班加點學習研究。

  在這種高強度的學習環境中,她實現了蛻變——過去隻會想“問題能不能解決”,現在凡事都思考“怎樣能做得更好”。

  組會上,她要求自己全程使用中文進行報告。起初,為了做十幾分鐘的報告,她要提前准備一整天,而現在隻需兩三小時便能完成。遇到不懂的中文專業術語,她會立刻記下來,查閱學習。

  “日積月累下來,現在我不僅可以全程中文發言,還能聽懂80%的中文組會討論。”阿麗娜為自己的進步感到欣喜,但始終保持著謙虛的心態。她深知自己的發言水平和中國同學相比還差得很遠,因此每次都會把組會內容錄下來,回去聽錄音學習。

  “閱讀用英文,發言用中文,思考用俄語,是我讀研期間的狀態。我以后爭取直接用中文思考。”阿麗娜說。

  助力兩國經貿合作

  最近,阿麗娜正忙著研究組織管理創新方面的內容。“在我看來,有意義的創新核心在於‘人’——歸根結底,我們要分析人的需求。”她說。

  她以服裝貿易為例解釋道,有些中國出口的服裝在俄羅斯打不開市場,商人也找不到原因。其實是因為兩國消費者的審美習慣存在差異,許多在中國熱銷的服裝顏色,卻不一定適合俄羅斯消費者。

  要打開外貿市場,阿麗娜認為關鍵要深刻理解不同國家人民的認知差異和需求差異,做到“用戶想要什麼,我們創造什麼”。

  這正是她希望通過努力貢獻的力量——展望未來,她期待憑借自己對中俄語言文化的熟悉,為兩國經貿合作帶來“有意義的創新”。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