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深切的共鳴,跨越時間與山河

2025年10月21日08:34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深切的共鳴,跨越時間與山河

《思念跨山河》是一部由魯迅美術學院師生團隊創作的微電影,於2023年6月完成。影片中,一位魯美學生在圖書館偶然發現一張老照片,照片上是一位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小戰士。電影通過時空對話的創新形式,讓兩個時代的青年展開交流。他給她講“艱苦奮戰,堅決抗日”,她給他講“山河無恙,祖國富強”……

影片公映后,在學生中引發了強烈反響,還多次獲獎。因其深刻的教育意義和良好的社會效果,學校將這部微電影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輔助材料,在每屆新生思政課的相應章節進行展播。

《思念跨山河》的創作構想源於《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抗日戰爭篇章的教學深思。它的出現,離不開學校的思政教育改革創新。影片指導教師們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藝術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與說教式的歷史教育不同,我們想要建立一種平等對話——讓兩個時代的年輕人進行心靈交流,讓歷史照進現實,讓愛國成為共鳴。”

一張老照片,連起兩代青年的愛國心﹔一段時空對話,彰顯永不褪色的民族魂。《思念跨山河》的創作過程體現了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創新理念。從內容上看,影片涵蓋了經濟建設、社會變遷、理想信念、人生價值等思政課重點關注的內容﹔從形式上看,微電影包含的攝影、構圖、設計、色彩、剪輯、音效等方面技術要求,是藝術院校學生專業知識與素養的集中體現。電影的主人公不是旁觀者,而是歷史的發現者和傳承者。當她拿起那張照片時,實際上握住的是一代人的記憶。它不僅是情感,更是行動﹔不僅是傳承,更是創新。

有學生觀看后說:“這部微電影,幫助我們在自己的時代找到愛國的方式——用青春奮斗告白祖國,用實干擔當傳承精神,這才是對歷史最好的回應,對祖國最深的熱愛。”

影片最打動人心的場景出現在結尾處。小戰士問:“你還能完成我最后一個願望嗎?請告訴我,當年那場戰爭最后的結局到底是啥樣的?”隨著接下來那句“我們贏了!我們,贏了!”響起,所有觀眾無不為之動容,熱淚盈眶。

今天,我們呼喚更多這樣的創新實踐,使思政教育更加貼近青年、直抵心靈、引領成長。一直以來,魯迅美術學院以微電影為載體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已完成師生作品千余部,將紅色基因融入創作實踐,使微電影成為傳遞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的生動窗口,使紅色教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我們一方面發揚藝術院校特色,深化“思政+藝術”育人路徑,打造具有魯美風格的優質課程﹔另一方面強化學生主體地位,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借助微電影等形式,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體驗,切實提升思政課立德樹人的實效,傳承魯藝精神,培育時代新人。

(作者:陳艷,系魯迅美術學院教授)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