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湖南安化縣南金鄉將軍完小90后校長龐曉曉從教十年

“讓孩子們的人生少些彎道”(鄉村全面振興中的青春力量)

本報記者 郁靜嫻
2025年05月09日09: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湖南省安化縣南金鄉將軍完小的操場上,龐曉曉(前排左一)組織學生們開展拔河比賽。
  龔俊宇攝

  “龐老師,今天我們還跳大繩好不好?”湖南省安化縣南金鄉將軍完小的操場上,90后校長龐曉曉正給六年級的12名學生上體育課。

  將軍完小坐落在湘中第一高峰九龍池下的將軍村,是一所深山裡的鄉村小學。2015年,龐曉曉從哈爾濱體育學院畢業后加入“為中國而教”公益機構,在陝西省永壽縣一所村小支教一年后,來到將軍完小繼續支教,今年已是在這裡的第十個年頭。除了數學和英語,基本上每個學科他都教過。

  “留下來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希望為鄉村教育做些有價值的事。”龐曉曉說。2017年7月,原本為期兩年的支教就要結束,離開前的一次家長會上,有家長提到“孩子讀了3年書,換了7個老師”,這句話讓他動容。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備考湖南省特崗教師,“起碼把這屆學生帶到畢業。”

  在將軍完小的教室窗台上,擺放著孩子們的手工作品:有用黏土制作的小動物,彩紙糊成的植物造型書簽,五彩斑斕的石頭畫,看得出每一件都很用心。宿舍裡,被子疊得整整齊齊,洗漱用品排成一溜。

  “全校88名學生,有76名寄宿生,父母多半都在外打工,學校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家。”龐曉曉說,孩子們大多住在山裡,最遠的離學校有30公裡,從客運班車下來后,還要步行一兩個小時才能回到家。

  為了豐富學生在校生活,龐曉曉充分挖掘全校14名老師的特長,安排了書法、美術、科普等延時教學課程,每名學生一周可以上5節不重樣的興趣班。同時,加強行為養成教育,培養孩子們學習、生活好習慣。他坦言:“對留守兒童來說,這個階段的興趣培養、人格塑造某種程度上比學習本身更重要。”

  今年初,得知安化縣的一所學校從湖南師范大學聘到了一名心理老師,龐曉曉迅速上門“請賢”。“孩子們的父母平時不在身邊,難免會產生失落、焦慮的情緒。如果有專業力量干預,讓他們對人生產生更多期待,是很有意義的。”經過誠懇溝通,他的想法得到了這位心理老師的認同。如今,將軍完小的孩子們每兩周都能上一節心理健康課。

  “廣州、深圳,那是和咱們將軍村特別不一樣的地方。站在廣州塔下,感覺自己很渺小,可勇氣也像氣球一樣膨脹起來。也許我們沒有見過大海,但可以把教室當作知識的海洋……”今年春季的開學典禮上,三年級學生張雪琴分享了假期研學見聞。每逢寒暑假,在幫扶單位的支持下,將軍完小的孩子也有機會到外地開拓視野。來自外界的一束束光,正在照亮這些大山孩子的心田。

  從教10年,龐曉曉已經由當初的年輕小伙,成長為將軍完小的“定海神針”。作為校長,他積極對接各類教學資源同時,也鼓勵老師們創新教學方法,挖掘學生潛能。從教室桌椅、住宿條件到課程設計,他見証著學校一系列喜人變化。

  龐曉曉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坐客運班車從安化縣來將軍村時,60公裡基本都是山路,單程需要4個小時左右。“當時聽老鄉說彎很多,我還有點不信,一路上仔細數了數,還真有600多個彎道。”龐曉曉欣慰地說,現在交通已經改善了很多,沿著新修的公路,一個半小時就能從學校到縣裡。

  “希望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讓孩子們的人生少些彎道。”龐曉曉說,其實,他也曾有機會離開將軍完小,但大山裡的每一個孩子都讓他牽挂。

  2023年,龐曉曉獲評全國優秀特崗教師,並作為湖南省唯一代表,參加由教育部組織的教師節巡講活動,把鄉村教育的種子播撒到更多的地方。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9日 18 版)

(責編:郝孟佳、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