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打造“津門石榴紅”育人品牌

“同學們,這面‘民族團結文化牆’將56個民族名字列入其中,象征民族團結一家親。”走進天津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思政課重點實驗室,一面由各式書法鐫刻的“民族團結文化牆”引人注目。日前,該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以下簡稱“天職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葆春向參觀學生講解其中的含義。
2025年2月,由天津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思政課重點實驗室、天津市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室和天津市大學生民族文創設計作品展廳組成的“津門石榴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育人基地獲批成為天津市大中小學一體化實踐育人基地。這座設立在天職師大的基地為天津這座沿海城市,打造了大中小學一體化推進民族團結教育的創新試驗田。
在天職師大職業教育學院學生倪丹丹的書桌前,擺放著一塊從玉龍喀什河畔撿到的石頭。“這是我與學生瑪日耶姆古麗友誼的見証。”2023年,倪丹丹聆聽了天津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思政課重點實驗室講授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專題內容,在與班裡來自西部的同學交流后,她有了去西部支教的想法。2024年暑假,她終於加入支教團隊,遠赴新疆支教。
支教過程中,倪丹丹發現,由於過度緊張,學生瑪日耶姆古麗的演講能力不強。倪丹丹一邊教授技巧,一邊陪伴她練習。數周后,瑪日耶姆古麗可以在講台上自信地展示自我了。學生的改變,讓倪丹丹深刻體會到了支教的意義。
“要讓民族團結意識深入學生內心,需要從構建全方位育人生態等方式入手。通過‘津門石榴紅’基地的教育與實踐,我們的學生對民族團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該基地負責人、天職師大黨委宣傳部部長任雪浩介紹,借助“津門石榴紅”基地,該校與京津冀地區及中西部職業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合作共建,打造了主題多樣、內容多元的教學平台,並與京津冀各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立協同備課機制,共同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今后我們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一項重點工作持續推進、久久為功,確保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取得實效。我們將繼續打造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優勢互補、協同創新的發展平台,打造全新育人生態,持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大思政課建設貢獻力量。”天職師大黨委副書記李靖說。(記者 王藝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