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福棠:
耄耋之年連夜為學生改英文信

今年4月23日,是諸福棠忌辰31周年。諸福棠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北京兒童醫院”)首任院長,也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被譽為“中國兒科之父”。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北京兒童醫院教授楊永弘對恩師的緬懷,是從一封信開始的。
在1984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兒科專家、北京兒童醫院教授江載芳偶遇美國兩院院士、疫苗專家約翰·羅賓斯,並向其推薦自己的學生楊永弘前往他的實驗室進修。約翰·羅賓斯當時就應允了此事。
回國后,江載芳讓楊永弘給約翰·羅賓斯寫一封英文信,直接向其自薦。彼時,中國兒科醫學剛剛起步,進修機會珍貴,楊永弘能做的就是精心准備這封信。
但當時楊永弘英文很差,勉強完成初稿后,他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另一位老師——諸福棠家求助。
諸福棠當年已83歲高齡。讓楊永弘沒想到的是,老師不僅支持他出國,還拖著年邁的身軀,連夜幫他修改,第二天就托人將改好的英文信轉交到楊永弘手中,並附上一封親筆信,將修改細節一一交代:“楊大夫,今晚我一口氣把你的信稿做了修改……這是你給約翰的第一封信,能給他一個好印象才好。”
40余載白駒過隙,如今泛黃的英文原稿上,黑色墨跡已隨歲月褪淡,紅筆批注依然醒目——刪掉冗余詞句,替換不當用詞,就連稱呼、落款署名的格式都仔細注明。
“諸老自幼體弱,常年受病痛折磨,平時作息力爭規律。”時隔多年,楊永弘依然感激不已。
彼時國際長途漫漫,這封信漂洋過海,為一個渴求知識的東方求學者叩響了世界頂級學府的大門。
得益於這段留學經歷,楊永弘回國后開展了肺炎鏈球菌、百日咳鮑特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多種細菌引起的兒科疾病研究和兒科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研究,為我國兒童呼吸道感染、兒科疫苗研制與應用作出了突出貢獻。
后來,諸福棠的學生們、學生的學生們在國外時常與他通信,請教醫學問題、通報最新進展。諸福棠每信必復,認真勁兒不亞於撰寫論文。那些紙片,承載著重逾千鈞的醫者仁心,架起了國際醫學交流的橋梁,涌動著無以言表的師生深情。如今,這些人已經成為我國兒科醫學隊伍的中堅力量。
“諸老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更是一位溫暖的師長。他用自己的行動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對待自己的學生。”楊永弘感慨。
江載芳在兒時是諸福棠的病人,長大后成了諸福棠的學生。她把老師尊為“有遠見的忠厚長者”,認為老師為年輕一代搭橋鋪路、無私育人的高尚品格始終影響著自己。
已逝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兒科醫學事業奠基人之一胡亞美將恩師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永久珍藏在《中國現代兒科學奠基人——諸福棠教授的一生》一書中:“諸福棠老師對我們就像老爸爸一樣,他手把手地教我兒科知識,還鼓勵和指導我寫論文,扶植我一步步成長起來。”(記者 於紫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