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江蘇大學:科技“金鑰匙”解鎖農業新圖景

2025年04月15日08:3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科技“金鑰匙”解鎖農業新圖景

“以前都是憑經驗,今天聽了專家授課,今年豐收更有把握了!”近日,在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順河鎮,一場別開生面的“農民技能提升型培訓班”正在舉行,江蘇大學農業“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針對智能農機裝備新技術,給當地90多位種植大戶進行了詳細講解。

這樣的場景在江蘇大學農業工程學科發展中已成為常態。“從理論課堂到田間課堂的實踐,不僅是涉農科研范式的革新,更是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江蘇大學黨委書記李洪波說,該校有組織推進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在高素質農業人才支撐、科技賦能農業發展上見行動、有作為、作貢獻。

跨學科加速農機“智”變

4月初,在河南南陽的麥田裡,江蘇大學科研人員正在指導當地農戶預防小麥病害。“去年小麥田遭了虫害,今年有了智能系統,在手機上就可以看到作物的生長數據。”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封洪強說。

“農業學科發展要注重基礎研究,更要面向國家戰略、行業需求,有組織地推進,這對農機裝備研發尤為重要。”江蘇大學副校長李紅表示,該校系統推進有組織科研,組建“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社會服務”科技創新團隊17支,開展“方向帶頭人+跨學科大團隊”“清單式、項目制”技術攻關。

近年來,江蘇大學涉農學科團隊突破水稻低損傷脫粒、精准灌溉決策等關鍵技術45項,6項技術入選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研發殘膜回收機等智能農業裝備34台套,聯合收獲機自適應清選裝置等3件專利成果,以1000余萬元的轉讓價實現轉化應用。

讓硬科技在農田裡大展身手

連日來,黑龍江北大荒的廣袤農田裡機聲隆隆,由江蘇大學與北大荒眾榮農機聯合研制的新型國產圓盤耙正在大展身手。

“過去,國內農場和農機合作社採購進口圓盤耙,不僅設備價格昂貴,后期維護成本也居高不下。”江蘇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郭順介紹,相對原有機具,新型硼鋼耙片失效率降低9%以上,使用壽命延長40%左右,油耗降低14%以上,大幅降低了農業生產中的機械損耗和燃油支出。

作為全國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江蘇大學主動對接產業需求,構建適應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校地校企合作模式。

“涉農高校要把握好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江蘇大學校長邢衛紅表示,該校圍繞農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讓更多的農業科技成果服務鄉村全面振興主戰場、農業生產第一線。

把人才培養建在產業鏈上

“最好把原來平土框一排輪做成能升降的雙排輪,既能控制作業深度,又能保持前后平衡,也方便運輸。”2月底,江蘇大學農機裝備工程專業研究生郭小虎跟隨新疆農墾科學院機械裝備研究所團隊,與農機企業技術人員針對當地的地形對整地平土機械做出適應性改造。

“走出學校,到產業一線去‘練兵’,是學校涉農人才培養的重要路徑。”江蘇大學副校長鄒小波介紹,在新農科人才自主培養的設計上,該校拉近專業與產業的時空距離,要求學生全鏈條參與,避免他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圍繞新農科人才培養,江蘇大學調整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和資源配置,建設“農科+”“工科+”特色課程模塊,建強中國農機文化展示館、耕讀教育實踐基地等涉農情懷教育陣地,不斷完善“課堂+田間講堂”耕讀教育體系,推動知農愛農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記者 蘇雁 通訊員 單毅君)

(責編:李昉、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