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有效滿足民營經濟發展人才需求

2025年03月18日08:37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深化校企合作,有效滿足民營經濟發展人才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獲得飛速發展,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作為市場經濟中最具活力和創新力的部分,當前,民營經濟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專業化,卻普遍面臨著創新人才短缺、所招收畢業生專業能力與產業發展脫節、職后培訓提升難等挑戰。《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要“推動校企在辦學、育人、就業等方面深度合作”。校企合作是打破學校和企業之間壁壘、促成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協同推動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的重要舉措。高校可充分用好校企合作這一重要抓手,通過動態調整專業布局、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構建校企創新共享機制等舉措,為民營企業發展聚才匯智。

精准對接產業需求,動態調整專業布局

當前,市場變化節奏加快,技術持續迭代升級,各種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企業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也隨之不斷變化。高等院校在專業設置上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與相關產業結構相匹配,甚至可以適度超前布局,以滿足民營經濟對未來人才的需求。

要主動加強與民營企業的溝通合作,緊密圍繞產業戰略發展方向,及時調整專業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方案,科學規劃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使高校專業與產業所需人才相匹配,教育內容與產業發展趨勢同步,確保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為民營經濟輸送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為提高人才培養效率和精准度,可推廣定制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深入調研企業崗位需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明確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使學生所學知識與技能緊密貼合企業實際需求,確保為民營企業輸送的人才能夠迅速適應工作崗位,發揮專業優勢,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圍繞企業人才需求,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當前,部分高校還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導致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不能及時勝任崗位要求。在校企合作中,應進一步“引進來”,完善“雙師型”教學模式,強化專業實踐教學,讓更多扎根產業一線、有著豐富經驗與技能的業界導師走上學校講台,從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的角度出發,為高校提供更具針對性、實用性、前瞻性的課程建議,使課程體系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更貼近行業實際需求。“引進來”的同時,還要積極“走出去”。高校可採取企業實習、項目合作等方式,讓學生深入企業一線基層崗位工作,通過實踐操作進一步清晰了解企業狀況、行業動態和市場需求,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未來工作所需的經驗和資源。此外,高校還可與企業合作設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開設創新創業課程、舉辦活動競賽,使學生接觸到市場上最前沿的技術和管理理念,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

聚焦企業發展難點,完善創新共享機制

高校作為知識創新與人才培養的高地,擁有豐富的學術資源和前沿的研究成果,科技團隊和師生的思維活躍,能夠從不同學科視角為企業發展提供新思路。

通過校企合作項目,高校師生可以深入民營企業,了解企業實際運營中的痛點難點,推動企業科學管理、優化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效能。針對企業長遠發展,雙方還可以聯合開展科研項目和技術攻關,通過建立校企創新共享機制,促進知識、技術、信息的交流與共享,激發更多創新靈感和火花﹔通過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縮短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距離,促進高校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為民營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支持。

(作者:全麗,系鄭州工程技術學院副教授)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