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燈會:光影交輝傳承傳統文化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2月4日,正值新春假期。四川自貢的夜空,被一盞盞精美絕倫的彩燈點綴得如夢如幻。第31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現場,人潮涌動,歡聲笑語不絕於耳,濃厚的節日氛圍彌漫在每一個角落。
“這些燈籠真的是太精美了!”來自成都的游客李先生駐足在燈會大門前,目光被這些造型各異的巨型燈籠吸引,忍不住贊嘆道。
2024年12月,“春節”申遺成功。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自貢燈會,如何以燈火為筆,繪就一幅豐富多彩的中國年味地圖?帶著這份好奇與期待,科技日報記者來到自貢,親身體驗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
非遺之光點亮新春
在燈會大門正中央,三個巨型“剪紙”燈籠緩緩轉動,與兩側徐徐展開的卷軸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名為《喜氣盈門》的燈組。這組燈以自貢“小三絕”剪紙為靈感,結合傳統燈籠和鼓的形態特點,融入中華文化特有的山水、建筑等元素,組合成一幅長達55米的巨型畫卷。
“《喜氣盈門》燈組是自貢燈會的‘門面擔當’。這組燈運用平雕、淺浮雕、深浮雕等工藝模擬紙雕效果,在體現自貢地域文化、兼顧大門功能性需求的同時,充分展現了自貢彩燈的高超技藝。”燈組制作方、海天文化設計總監韓卓訓介紹。
本屆燈會匯聚了瓷器、川劇、吹塑等技藝,推出了以“五谷豐登”“年年有余”等為主題的特材燈組。這些用蠶繭、玻璃藥瓶等“新奇”材料捆扎而成的彩燈,不僅是自貢燈會的傳統特色,也是自貢人心目中獨特的文化記憶。
值得一提的是,在燈會的熱鬧氛圍中,舞龍舞獅、燈舞燈戲、川劇變臉、雜技表演等“年味之旅”展演也精彩紛呈。今年,自貢市緊扣“非遺春節元年”主題,策劃了200余場特色文旅活動,涵蓋非遺展演、民俗體驗等多個方面,旨在為市民、游客呈上一道道充滿“中國風”“巴蜀韻”和“鹽都味”的文旅“大餐”。
科技煥彩傳承文化
以科技之力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是本屆燈會的又一亮點。
步入“恐龍河谷”燈組展區,一幅令人震撼的畫面呈現在記者眼前:湖中,蛇頸龍在水中悠然嬉戲﹔空中,翼龍搖頭擺尾自由翱翔。一時間,仿佛步入了神秘的“侏羅紀世界”。
“這片展區布置了50隻栩栩如生的仿真恐龍。借助先進的AI機械動感技術,這些置景與彩燈交相輝映,生動再現了恐龍捕食等場景。”燈會藝術總監楊勇介紹。
同時,本屆燈會還運用了仿生機器人、聲源定位等前沿科技,打造了AI機械恐龍燈組和智能“恐龍戰隊”。這些“恐龍”不僅能夠通過視覺識別技術精准捕捉游客的動作和表情,還能借助多感知交互以及高精度聲源定位技術與游客進行實時互動。
“我們不僅要傳承千年的制燈技藝,更要通過科技創新,讓燈會與時俱進,以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楊勇說。
2025年的自貢燈會,用科技點亮了非遺,也用光影演繹了中國年。在這裡,傳統與現代交織,科技與文化融合,一組組精美的燈組,照亮了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道路。(劉 俠 記者 滕繼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