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粉絲”感受春節獨特魅力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 |
馬耳他中文學校學生正在完成剪紙作品。 |
![]() |
馬耳他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生在寫福字。 |
![]() |
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舉辦的“琴韻悠長”古琴體驗課吸引了40余名羅馬尼亞學生和當地民眾參與。圖為體驗課現場。 |
在春節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的中國農歷新年之際,全球中文學習者和愛好者自發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與各國民眾一起感受春節的獨特魅力。
跨越時空的文化交流
在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的師生精心制作的“雲春晚”視頻節目成為獻給中文學習者新春佳節的一份特別禮物。
視頻中,當地學生在春聯、燈籠、剪紙等節慶元素的裝點下,身著傳統中式服裝,用流利的中文送上新春祝福——“乙巳蛇年祝大家一帆風順!”“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一起錄制的視頻不僅讓我們跨越時空傳遞新春祝福,也為我們提供了展示中文學習成果的機會……期待與家人團聚的溫馨時刻,期待紅火熱鬧的節日氛圍,更期待新年的到來能帶來新的機遇和美好的開始。”在視頻播出前,學生們如是說。
在肯尼亞,“中國·河南海外春晚非洲行”文藝演出中,內羅畢大學師生帶來熱鬧喜慶的開場舞《雄獅少年賀新春》,同時共同演繹了歌舞《上春山》,贏得觀眾陣陣掌聲。師生們的聯袂表演不僅展現了藝術魅力,還促進了民心相通。
沉浸式的節慶體驗
在巴林,巴林大學舉辦了以“慶祝蛇年新春,弘揚中華文化”為主題的中國農歷新年慶典。活動設六大主題展區,涵蓋中國服飾、藝術、游戲、手工等多個領域,吸引了600余名學生參與。
書法展區中,學生們用毛筆書寫“福”字,感受中國書法藝術之美﹔“投壺”游戲讓大家在歡聲笑語中體驗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的樂趣。服飾展區內陳列著漢服、襦裙等多款精美的中國傳統服飾。學生們紛紛試穿,拍照留念,沉浸式感受各類服飾的獨特韻味。
在文化紀念品展區,各式新春特色紀念品吸引眾多學生駐足挑選。他們精心挑選心儀的禮物送給親朋好友,希望將新春祝福傳遞下去,讓更多人感受到歡度春節的喜悅。
在格魯吉亞,阿爾特大學舉辦了“蛇年新春中國日”春節聯誼慶典,活動包括“新春大聯歡”文藝匯演、“非遺中國年”文化體驗等。
伴隨著歡快的音樂,中文班的小朋友身著節日盛裝,以手勢舞的形式向與會來賓拜年,活潑可愛的表演贏得了陣陣掌聲。曾參加近年“漢語橋”格魯吉亞賽區小學組比賽的戴薩表演的單口相聲《膽子大膽子小》以幽默詼諧的語言逗得觀眾捧腹大笑,展現了相聲藝術的魅力。文藝匯演后,現場還舉辦了書法、剪紙、漆扇等“非遺中國年”文化體驗活動,學生們踴躍嘗試,體驗書法魅力、感受筆墨之間的微妙變化,用靈巧的雙手剪出一幅幅精美的窗花和生肖蛇圖案,並學習了如何在扇面上繪制精美的圖案。通過互動教學方式,加深了學生們對中文和中華文化的理解與喜愛。
在馬耳他的一些校園中,春節的氛圍同樣濃厚。聖瑪格麗特中學“中國角”的師生們手握毛筆,全神貫注地書寫著春聯和福字﹔在馬耳他中文學校,學生們在孔院老師的指導下,手指翻飛間,將紅紙化作一幅幅妙趣橫生的剪紙作品。
在馬耳他大學瓦萊塔校區的廚房裡,一場別開生面的包餃子活動讓學生們樂在其中。大家分組合作,你擀皮、我包餡,忙得不亦樂乎。
“這是我第一次自己擀皮、包餃子,太有趣了!我想回去教我的姐姐,這樣就能一起包餃子給媽媽吃了。如果明年還有這樣的活動,我希望能再來體驗!”來自馬耳他大學孔院的一名學生舉著剛包好的餃子說。
馬耳他大學孔院學生蘇林·沃爾特表示,以往她隻能從書本、視頻中了解中國春節,參加這次活動真切體會到了春節的魅力。
別樣的春節教學
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舉辦的“琴韻悠長”古琴體驗課,作為“巳巳如意”蛇年新春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吸引了40余名羅馬尼亞學生和當地民眾參與。主講教師講解了古琴的起源、構造,現場演奏的《流水》《廣陵散》等經典曲目,讓觀眾感受到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
互動環節中,主講教師邀請觀眾上台彈奏古琴,學習減字譜,通過“猜一猜”和“彈一彈”小游戲,學生們進一步了解了古琴的演奏技巧。沉浸在悠揚的旋律中,很多學生表示,古琴空靈的音色仿佛能讓人瞬間靜下心來。
在哥斯達黎加,“中國文化論壇——春節傳統漫談”專題講座在哥斯達黎加大學舉辦。本土中文教師艾蓮娜從生肖蛇的寓意和春節的起源講起,詳細介紹了春節的禮俗以及相關的文化知識。
“2025年是乙巳蛇年。”艾蓮娜解釋道,生肖蛇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靈巧、智慧等,寓意著新的一年充滿希望和機遇。她還分享了中國人在春節期間的習俗,舉例說,人們會吃福橘,因為“橘”與“吉”諧音,寓意大吉大利﹔將“福”字倒貼,意為“福到了”,象征福氣臨門﹔餐桌上少不了魚,因為“魚”與“余”諧音,寓意“年年有余”,期盼來年富足美滿......“這些充滿巧思的習俗,無不寄托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艾蓮娜說。
講座最后,艾蓮娜與觀眾互動交流,解答了觀眾提出的關於中國春節文化的問題,讓哥斯達黎加民眾對中國春節文化有了更深入了解。
多元化的文化展示
在匈牙利,“歡樂春節”新春廟會在布達佩斯唐人街舉行。本屆廟會內容豐富多樣,活動包括舞龍舞獅、各類演出、非遺展示、文化體驗、美食品鑒等,年味十足。
羅蘭大學師生組織了書法、拓印、自制紅包、剪紙、五子棋、踢毽子、畫臉譜等活動,展位分布在室外的手工與傳統游戲體驗區和室內的書法體驗區,為參觀者帶來了沉浸式的文化體驗。
在眾多展位中,拓印和書法體驗頗受青睞。參與者通過拓印技藝,親手制作了印有“平安”“如意”等字樣和十二生肖圖案的精美作品。書法體驗的“福”字臨摹項目,吸引了眾多參與者駐足體驗,在一筆一畫中感受中國書法之美。體驗結束后,國際中文教師現場為來賓們書寫中文名字或新春祝福,受到當地民眾喜愛。
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孔子學院首次以廟會形式慶祝中國春節,吸引了約2000名觀眾參與,活動包括舞龍舞獅表演、手工藝品展示、才藝表演等。
大廳內近20個攤位展示了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包括中國特色的裝飾品、珠寶以及充滿創意的藝術作品。美食區則以中式點心、傳統佳肴等為主,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攤位前始終排著長隊。許多攤主表示,這場中國春節廟會的火爆程度遠超預期,期待未來能繼續參與類似活動。
才藝表演廳內,武術團隊為觀眾帶來了震撼的舞龍、舞獅和武術表演,除此之外,還有孔院少兒班的小朋友帶來的音樂和朗誦節目,更有二胡與西洋樂器合作的音樂會掀起活動高潮。正如觀眾所言,精彩紛呈的節目展現了中華文化的魅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