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校地合力營造成果轉化友好型生態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不久前,一場特殊的科技成果推介路演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行。企業與項目團隊雲端相會,在新春之際共促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2月5日,寧夏科技廳成果轉化與科技金融處處長成蕾說,為了不給各方徒增奔波之苦,該廳便探索出這一萬全之策。
如今,寧夏持續“創造條件”,聚力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窪地。回望2024年,寧夏共組織實施585項各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轉化近400項科技成果,為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升級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借力優秀高校科技成果
“節能是一個系統工程,與其他團隊不同的是,我們更像是把脈的老中醫,而不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在路演活動中,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學院不到40歲的博士生導師張橋,一開口就吸引了與會企業的注意。
張橋教授所在團隊的研究方向為煤基混合能源系統和可再生能源系統集成優化、質量能量網絡集成、化工過程數字孿生。此次,他推介的項目是過程系統集成節能與減排技術。“能源消耗持續高速增長,面臨著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制約。如今,石油化工企業正在向大型化、一體化、智能化和清潔化方向發展。因此對企業而言,最優化是關鍵,集成化是核心。”張橋說,“我們集中在生產系統做技術集成。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團隊就著力探索產學研一體化,成果頗豐。”
此次活動,張橋、張早校等5名教授圍繞清潔能源、新型材料、食品加工等產業,推介路演了工業副產物制氫、高性能陰離子交換膜產業化、新型果蔬汁加工關鍵技術及裝備開發等一批優秀科技成果。寧夏北伏科技有限公司、寧夏百川通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業的代表全程聆聽。
“非常精彩!”寧夏科技廳科技人才與對外合作處處長徐小濤坦言,該廳就是要借助西安交通大學優秀科技成果之力,助推寧夏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面推進校地科技合作
徐小濤的想法,不是寧夏的“一廂情願”。近年來,西安交通大學積極參與寧夏科技創新工作,與當地科技創新主體聯合實施20余項各類研發項目,研發總投入達1.3億余元。
“特別是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於2017年、2019年分別在石嘴山市、中衛市建立分中心,充分發揮人才密集、成果富集等優勢,把高校科研成果播種在了寧夏廣袤大地上,推動科技成果進一步轉化為生產力。”成蕾說。
此前,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建設了“1+N+X”的科技服務體系,打造了“市級技術轉移中心+區縣工作站+領軍企業工作站+飛地孵化器+校企聯合研發中心+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院+成果轉化基金”的立體聯動創新驅動平台,讓科技成果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充分對接。目前,該中心已在全國布局38個科創基地。
2024年,西安交通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石嘴山、中衛分中心聚焦裝備制造、新型材料等產業科技創新需求,走訪服務各類企業510家次,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201場次,專家現場服務418人次,促成37項技術服務交易合同,推動高校科技成果在寧夏轉化落地。
寧夏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突出科技創新引領,奮力打好特色優勢產業升級攻堅戰。進一步推動現代煤化工、新型材料、清潔能源、數字信息、特色農牧業、文化旅游等產業集群發展。
寧夏科技廳副廳長馬龍表示:“我們將以此次路演活動為良好開端,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與西安交通大學科技合作,建立常態化科技成果推介共享和協同轉化機制,凝聚合力助推寧夏打造有影響力科技創新高地。”(記者 王迎霞 通訊員 李 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