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2024高校“開學第一課”系列報道——

清華大學校長李路明:涵養厚德品格 擔當時代重任

2024年08月16日17:29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青春夢想,揚帆遠航。2024級新生沐浴著晨光,踏上新的人生征途。面對未知與挑戰,如何快速融入大學生活,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在知識的海洋裡,如何以筆墨為舟,繪就夢想的藍圖?又到一年開學季,各大高校書記、校長的深情寄語與殷切期望,照亮前行道路。人民網特別推出“2024高校‘開學第一課’”系列報道,願同學們帶著這份叮囑,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勇敢開啟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 “同學們,你們是平視世界的一代,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希望你們涵養厚德品格,擔當時代重任,秉持律己寬人之風,葆有真誠謙遜之心,增益磊落包容之量,樹立家國天下之志,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清華大學日前舉行的2024級新生開學典禮上,清華大學校長李路明寄語全體新生。

李路明勉勵全體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清華人,身處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更要以厚德立身,開闊胸襟氣度,拓展人生格局,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不負韶華、不負時代。(郝孟佳、實習生朱婷婷)

以下為李路明校長在2024年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今天,3000多名新同學來到清華園,滿懷對未來的期待,開啟美好的大學時光。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歡迎!

同學們,從現在開始,你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清華人。自1911年建校以來,一代代清華人始終懷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與民族共命運、與時代同步伐,在中國人民為救國強國而奮斗的史冊上寫下了自己的雋永篇章。110年前,1914年11月5日梁啟超先生以“君子”為題在清華園演講,引用《周易》中的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勉勵清華學子應當效法天之剛強勁健、地之寬厚和順,崇德修學,以膺重任。后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成為清華的校訓,也成為清華人刻在骨子裡的精神特質。厚德,猶如大地之博,無所不載。作為新時代的清華人,你們被寄予厚望,也肩負重任。在這個充滿希望又充滿挑戰的時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你們更要以厚德立身,開闊胸襟氣度,拓展人生格局,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不負韶華、不負時代。

厚德就是要器量寬宏,“責己甚厚,責人甚輕”。中國文化講究檢身若不及、與人不求備。對自己要始終保持高標准、嚴要求,對他人要能夠理解體諒、換位思考,“與其喜聞人之過,不若喜聞己之過﹔與其樂道己之善,不若樂道人之善”,做到端方敦厚、溫潤大氣。在清華,大家都認同一種“1.2和0.8”的處事方式。動力機械工程專家、我校倪維斗院士曾說,要把別人的優點放大一點,乘上1.2,把別人的缺點縮小一點,乘上0.8﹔而對於自己,則要把自己感覺到的優點乘以0.8,把自己的缺點乘以1.2,這樣你就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很多可以學習的東西。容人之量並不是順人之非,而是彼此相觀而善,弘揚清風正氣。1927年,梁啟超先生曾對清華國學研究院學子說,要嚴格約束自己,“不怕難,不偷巧,最先從自己做起”,也要在朋友之間“互相改造與策勉”,從一個人、一群人開始,營造一種理想的新風氣。同學們,希望你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樂於學習他人的長處,善於改正自身的過失,共同為構建和諧包容、向上向善的社會貢獻力量。

厚德就是要胸懷博大,“處世接物坦焉無所芥蒂”。厚德之厚體現在大度容人,更體現在“大其心,容天下之物”。正所謂“存心光明正大,言論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做事真誠無欺、沒有成見,特別是當遇到困難、面對挫折時,更要做到坦然處之、寵辱不驚,才能贏得尊重和信任。“坦焉無所芥蒂”還意味著秉持公心正道,去除私心雜念,看淡個人得失,以一片至誠將愛國之情化為報國之行,作出“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業績。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院士於2004年回到祖國,全職到清華任教。他說:“能為祖國偉大復興的事業盡個人微薄之力,是我引以為傲的成就,也是我畢生最大的榮幸。”20年來,他帶領團隊打造出國際同行認可的“世界上最好的計算機科學本科教育”,推動建立交叉信息研究院,出任人工智能學院首任院長,極大促進了國內計算機學科的發展。同學們,希望你們襟懷坦蕩、言行一致、無私無畏,養成純粹清澈的優秀品質,永葆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

厚德為先、才華為重,德才兼優方能“出膺大任”。“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指明人生的方向,讓我們牢記使命、奔向光明﹔“才”提供前行的動力,讓我們奮發有為、走得更遠。著名科學家、清華校友陸士嘉教授矢志愛國報國,一生傾心育人、潛心研究,從不計較名利。她在赴德國留學前夕目睹了祖國遭受日軍飛機轟炸的情景,決定學習航空科技,師從近代流體力學奠基人普朗特教授。學成回國后,她曾在清華航空系任教,並積極參與創建北京航空學院。她始終以“講2小時,至少要用6小時來備課”的態度站在教學第一線,總是選擇研究短時間見不到成果的大問題,還多次婉拒增補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的機會,表示“應該讓年輕人上”,甘做后人的“鋪路石子”。陸士嘉教授以崇高的風范和卓越的才華,為祖國培養了大批航空工業科技人才。清華校歌裡有兩句話,“海能卑下眾水歸,學問篤實生光輝”。中文系的徐葆耕教授對此解釋道,“隻有胸懷博大,容納百川,而不拘一豆之見,才能使自己的學問煥發光輝”。謙虛溫謹,方可日有所進、學有所得﹔仁厚誠篤,方可凝聚眾人之心、匯集眾人之才,成就艱巨而偉大的事業。“嫦娥”攬月,“天問”探火,“奮斗者”號探秘萬米深海,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運投產,這些無不是眾多科技工作者同心同德、精誠合作的結果。同學們,希望你們砥礪品德、增長才干,做到又紅又專、全面發展,努力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同學們,你們是平視世界的一代,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希望你們涵養厚德品格,擔當時代重任,秉持律己寬人之風,葆有真誠謙遜之心,增益磊落包容之量,樹立家國天下之志,積極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責編:李依環、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