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高校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系列專訪

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深化高校育人方式改革

人民網記者 李依環
2024年08月30日15:08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連日來,各地高校師生持續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踐行改革新要求,聚力推動教育強國建設。即日起,人民網推出《踐行改革新使命 譜寫建設教育強國新篇章——高校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系列專訪》,圍繞高等教育如何進一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等,邀請書記、校長暢談學習體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近日,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

全會對高等教育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在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方面有哪些著力點?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各項任務如何扎實推進?結合山東大學近年來的相關實踐舉措,任友群進行了深入分享。

高等教育要加快推進“以質圖強”的系統性變革

記者: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時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高等教育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使命?

任友群: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結合點,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緊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戰略部署,加快推進“以質圖強”的系統性變革,積極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新路徑、新模式,切實發揮好高等教育龍頭作用。

第一,高等教育要始終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最大優勢推動改革發展。要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以自我革命精神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不斷提高黨員干部“政治三力”。創造性推動黨的建設和事業發展“一融雙高”,以黨的全面領導引領踐行“四個服務”,扛起教育強國使命。

第二,高等教育要堅持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重要任務。要始終心懷“國之大者”,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大力集聚戰略人才力量,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助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堅決扛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全面提升服務強國強省建設貢獻度。

第三, 高等教育要充分發揮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要圍繞成為科技創新策源地和人才培養主陣地,推動教育理念、體系、制度、評價、治理等變革,不斷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和質量,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作出貢獻。

第四,高等教育要持續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強化系統觀念,堅決破除一切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弊端,縱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強化考核結果運用,真正實現獎優勵勤、能進能出、能上能下。深化資源配置機制改革,加強戰略統籌、集約共享、績效管理,建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資源保障體系。健全依章辦學的現代大學制度,深化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研制校園數據大模型,提升精細化、數智化管理水平。

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創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記者:在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培養時代新人方面,高等教育應當抓住哪幾個著力點?

任友群: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高校要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根本目標,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不斷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創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一是聚焦全面發展改革創新。高校要著力實施立德樹人工程,進一步找准落實“以德為先、五育並舉”等要求的突破點,創新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方式。要守好馬克思主義“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時代價值。要引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成就豐富教學內容,利用數字化手段改進教學方法,讓青年學生切身實地感受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要以身心健康為關鍵,有重點地深化“五育並舉”。

二是聚焦擔當重任改革創新。高校要堅持將滿足當下急需與著眼長遠發展相結合,打破常規,突破慣性,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要增強系統觀念,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完善科教協同育人機制,提升各類人才培養質量。要弘揚教育家精神,發揮“大先生”的示范引領作用,制度化推動一流學者更加全面深入參與時代新人培養,營造以才育才好生態。要加強“寬口徑、厚基礎、促交叉、重創新”的頂層設計,促進通專相濟、文理兼修、跨界融合,為學生成長成才夯基固本。要鼓勵教師勇於改革,不斷積極探索符合學科特點、時代要求和拔尖學生成長規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

三是聚焦文化自信改革創新。高校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厚植文化自信自強沃土,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職能有機融合。要努力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成果融入時代新人培育實踐,探索構建內涵豐富、主題鮮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體系。要從精神內核、文明特征、實踐角度中,深刻把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內涵要義,教育引導青年學生自覺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四是聚焦育人生態改革創新。時代新人培育是一項重大工程、系統工程、長期工程,不會一蹴而就,不是教育一家之事。我們必須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發揮好高校主體作用,匯聚全社會合力,用好數字化新手段,筑牢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整體性、創造性推進育人方式變革,營造全面系統、可持續的良好育人生態。

實施“七大戰略”,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展現山大擔當

記者:近年來,在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進程中,山東大學主要有哪些探索舉措?

任友群:近年來,山東大學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重要回信精神,錨定建設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學這一奮斗目標,深入推進人才強校、學術興校、文化引領、國際化戰略,迭代實施服務國家、學科現代化、融合發展戰略,在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之路上行穩致遠。

第一,強化人才培養能力,造就傳承“山大基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主動擔負人才培養“國家隊”使命,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大思政格局,加強思政課教師、輔導員隊伍建設,貫通推進“兩對照雙提升”工程。同時,新增一批國家急需“四新”本科專業和新興交叉學位點,不斷提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健全以全面自由發展為導向的拔尖創新學生選拔和評價機制。

第二,加強隊伍建設,打造海納百川、群星璀璨的人才集聚高地。深化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人事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從1.0邁入2.0新階段﹔強化教育家精神、科學家精神引領,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健全杰出人才體系,打造齊魯青年品牌,下放人事管理自主權,優化“引育留用”閉環﹔新增一批國家級創新團隊,一批學者引領國際學術前沿。

第三,聚焦學科建設,打造卓越引領、百舸爭先的一流學科方陣。進一步優化學科布局,推進學科現代化,深化交叉融合,強化優勢特色,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實施學科融合創新計劃,學科建設從“爭上游”邁向“爭一流”階段﹔推進文理工醫交叉融合,培育零磁醫學等新興交叉學科增長點﹔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聚焦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領域,設置一批新學科專業。

第四,澎湃科研動能,鍛造頂天立地、集智攻關的戰略科技力量。學校新增全國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級其他科研平台基地9個,啟動深地探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自主建設﹔國家級重大項目數連創新高,億元級項目持續突破﹔取得嗅覺感知分子機制等若干基礎研究重大成果,攻克碳化硅晶體生長、隧道突水突泥災害防控等多項“卡脖子”難題,在一系列國家重大工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培育哲學社會科學“山大學派”,產出一批精品力作,中國古典學術優勢充分彰顯。

第五,圍繞戰略急需,勇做厚植齊魯、輻射全國的社會服務先鋒。打造“山大系”品牌,構建“三核引領、多點突破”的服務山東布局﹔與一批領軍企業和知名高校深化戰略合作,實現億元級成果轉化﹔6家智庫入選高校百強,數百項智庫成果服務治國理政﹔成立西藏、甘肅、雲南研究院,發揮優勢,服務西部大開發戰略,幫扶革命老區河南確山脫貧摘帽﹔“校友—母校—區域”發展共同體加快構建,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展現山大擔當。

推動學校改革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同向同行

記者:下一步,學校將如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要求,將主要從哪些方面把握關鍵改革路徑?

任友群:新征程新使命。山東大學將錨定建設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學奮斗目標,拿出更多“改革味濃、成色足”的具體舉措,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加速實現“全面圖強”的整體性躍升,努力建設更有擔當、更有底氣、更加卓越、更加開放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首先,持續筑牢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縱深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深入探索高質量黨建引領一流大學建設的新路徑。深入探索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機制,加快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課程教材體系,守正創新打造思政“金課群”﹔深化“三全育人”,塑造潤物無聲的“大思政”生態﹔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推動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在目標使命、制度機制、組織隊伍、平台載體等方面互融互促﹔創新黨組織發揮作用的機制,建立功能型黨支部,全力支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其次,持續聚集人才和大師,建設人才高地。探索完善“招生—培養—就業—發展”聯動的學科專業育人體系,推進交叉培養、本研貫通培養,積極以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數智化轉型,健全以“六堂一院”為引領的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體系﹔聚焦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持續深化人事人才體制改革,優化杰出人才體系,完善“大師+團隊”建設模式,健全分類考核評價體系,全面實施代表性成果評價,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分類成長階梯,量身打造人才政策特區,在激發人才和團隊干事創業活力、打造戰略人才梯隊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激勵,將教育家精神有機融入教師思政工作、教師職業發展、師德師風建設等各方面全過程,著力培育更多“四有”好老師。

再次,持續推動“兩創”,建設文化高地。強化文化傳承創新基本職能,奮力擔當文化“兩創”排頭兵,推動“兩創”成果更富時代性、民族性和世界影響力﹔充分發揮中國古典學術優勢,深入承擔的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以優質“兩創”成果服務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爭當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的主力軍、先鋒隊,著力產出一批有思想力量和現實力量、能夠引領文明建設的重磅學術成果,奮力提升自主知識體系建構貢獻度﹔進一步發揮“文史見長”優勢,重點建設“中國語言文學與中國古典學術”一流學科群,打造以《文史哲》為引領的一流人文社科期刊方陣,在科學闡釋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中培育“山大學派”。

最后,要持續深度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建設科創高地。深度對接國家重大戰略,打造“組織為要、貢獻為上”社會服務模式,加快建設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建強國家大學科技園,打造高水平智庫體系,積極服務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聚力推動學科升級換代,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瞄准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創新組織機制,破除學科壁壘,整合改造老化學科和學科方向,積極布局國家緊缺的新興學科和研究方向,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形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優勢學科群﹔聚力原創性顛覆性創新,積極主動適應國家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統籌自由探索和有組織科研,打造基礎研究特區,建設高能級科研平台體系,統籌推動校地企創新資源深度融合,不斷產出更多“從零到一”“從一到百”的突破性成果,全力推動學校改革發展與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同向發力、同頻共振,更好支撐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