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成長成才
大連理工大學環“抱”鄉村實踐團隊成員在遼東學院與病虫害專家交流藍莓薊馬病防治要點。大連理工大學供圖
用“新技術”賦能產業創新、憑“新業態”開拓行業視野、做“新農人”探索振興新路……今年暑假,大連理工大學掀起一股科技實踐熱潮,學校408支實踐團隊、近4000名師生走進全國多個省(區、市),在實踐中產出成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青春力量。
近年來,大連理工大學構建“1236行走的課堂”實踐教育體系,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錘煉自我,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社會實際難題。
大連理工大學“水網智檢”團隊與大連市水務集團合作,將研發的智能水網檢測技術和機器人應用到大連市內7個地區,預計每年降低維護成本6600萬元。此外,大連理工大學“慧科智造”實踐團多次前往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調研,提出“抓木辨材—鑽控一體”的智能靈巧加工技術理念,發明系列化智能靈巧加工裝備,攻克了技術難題。這成為大連理工大學實踐團隊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典范。
大連理工大學鼓勵實踐團隊積極響應地方與企業的科技需求,通過“揭榜答題”的方式,實現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同時,學校構建科技實踐重點項目立項機制,積極推動實踐成果轉化。至今,已有30余項實踐項目在科技競賽中獲獎,並有10個項目成功落地。
除了支持實踐團隊走進企業開展實踐活動以外,大連理工大學還鼓勵實踐團隊走進鄉村、建設鄉村,助力鄉村振興。
8月初,一群青年頭頂烈日,拿著農業樣品袋、專用剪刀和記號筆,穿梭在遼寧省丹東市河西甸子村的田野中,尋找病虫害藍莓樣品。這是大連理工大學環“抱”鄉村實踐團扎根鄉村的第七年,他們利用大數據分析、無人機航拍等技術手段,全面監測種植環境,為農戶量身定制智慧農業解決方案。
大連理工大學“領膺”實踐團深入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村王林坡村、劉家疃村實地探訪,了解到當地村民的需求后,團隊成員開發了一套農業智能監測與生產系統。這套系統將能夠實時分析水果生長狀況,為種植戶提供農事操作建議。
今年以來,大連理工大學100多支科技助農團隊走進農場田野,為東北農業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下一步,大連理工大學將繼續秉承‘全面發展、分類卓越、多元成才’育人理念,建立創新實踐長效機制,不斷提升實踐育人質量。”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言軍說。
(記者 張 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