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潛心耕耘、默默奉獻——

將愛國之情化為報國之行(講述·回信背后的故事)

本報記者 吳 月
2024年06月14日08: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姚期智在給學生上課。

  姚期智(左二)在和同學們交流科研進展。
  以上圖片均為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提供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回信。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說:“希望你堅守初心使命,發揮自身優勢,帶領大家繼續探索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模式,推動學科交叉與前沿創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基地,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作出新的貢獻。”

  2004年,姚期智全職回國任教於清華大學,現為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20年來,他將愛國之情化為報國之行,在清華大學潛心耕耘、默默奉獻,教書育人、科研創新都取得了豐碩成果。

  日前,本報記者走進清華園,聽姚期智講述他回國任教20年來培養人才、科研創新的故事。

  ——編  者 

 

  夏日的清華園,草木蓊蓊郁郁。身穿白襯衫,行走在校園,77歲的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步履輕快。

  20年前,來到清華園,也是一個夏天——那年,57歲的他透過飛機舷窗,望著祖國的大好河山,“回國”是心中最堅定的聲音。此后,這方校園裡的一草一木,日益變得熟悉、親切。

  光陰荏苒,樹木成林,一批師生也在姚期智的培養、帶動下,茁壯成長。“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盡個人的微薄之力,我很榮幸。”姚期智說。

  探索創新人才自主培養模式

  “營造良好環境,激勵學生跟著老師奮力向前奔跑”

  姚期智曾長期在美國高校任教,並於2000年榮獲世界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高獎項“圖靈獎”。榮譽在身,但心中有不變的願望。2004年,踏上回國之路時,姚期智懷揣一個堅定的目標:“祖國發展蒸蒸日上,我想為之盡一份力。”

  “我覺得自己可以為本科生、研究生的培養作一些貢獻。”在姚期智看來,本科教育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2005年,他面向本科生創辦了計算機科學實驗班,也被同學們親切地稱為“姚班”。

  這是一個怎樣的班級?

  “姚先生穿著格子襯衫,站在黑板前寫下推理過程,陽光洒落在第六教學樓的那間教室裡。”2020級本科生戴言對大一時上的“計算機應用數學”課一直記憶猶新。這門課由姚期智老師講授,是許多“姚班”學生的共同記憶。

  “作業一次比一次難,卻不會讓我們有望而卻步的感覺。姚老師設置了層層遞進的提示,一步步引導我們思考,激發我們對科研探索的興趣。”戴言說。

  “讓年輕人保持好奇心、充滿創造力,是我們最需要做的事情。”為此,姚期智為本科生制定培養方案、編寫教學計劃、選聘授課教師,至今仍上講台為學生授課。

  “我們用好老師、好課程營造良好環境,激勵學生跟著老師奮力向前奔跑。”姚期智說,在“姚班”,學生們可以根據興趣,廣泛接觸各項研究工作。一門課、一個項目,都可能成為與科研首次“觸電”的契機。

  “每完成一門課程,我和同學們都會感到意猶未盡——就像讀了一本未完待續的書,吸引我們自己書寫結局。”呂凱風2019年從“姚班”畢業后,經過幾年的深造,將入職清華大學。他說:“姚先生是我的榜樣,未來我也想用自己的努力創新,為國家的教育和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人生為一大事而來。”幾年前,姚期智曾這樣寄語畢業生。什麼是“大事”?姚期智曾說,於他而言,“大事”就是“為國家培養人才”。這是他20年來的選擇,也已成為許多師生的共同追求。

  推動學科交叉與前沿創新

  “能提出好問題,才有可能做出好研究”

  兩周前,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學者的又一項研究突破在《自然》雜志發表——中國科學院院士段路明教授研究組首次實現基於數百離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擬計算。

  “這項工作在量子計算領域是很大的成就。”論文發表當天,段路明收到姚期智的贊許。段路明想起了10多年前,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量子信息中心揭牌成立時的場景。那天,姚期智在致辭中說:“未來科研的一個重要方向,一定在於不同領域與信息科學的交叉。”

  在姚期智帶領下,交叉信息研究院深化計算機科學與量子信息科學的交叉建設,科學研究領域涵蓋“智能+”、量子信息和金融科技等前沿方向。他十分看重選題的角度。“要提出深刻、大膽和關鍵性的問題,能提出好問題,才有可能做出好研究。”他說。

  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袁洋在姚期智的指導下開展大模型方面的研究,每次討論時,姚期智都會提出一連串問題——“有沒有什麼辦法,能把這個現象說清楚?”“能不能找到一個最簡單的場景,體現這個方法的優勢?”……袁洋說,這些提問能夠啟發青年學者的科研思路,從而推動研究走向深入。

  採訪中,談起交叉信息研究院的青年教師,姚期智加快了語速,一口氣提到好幾個青年學者的名字:鄧東靈研究組曾在超導系統中首次實現拓扑時間晶體的量子模擬,高陽研究組提出的通用具身智能操縱框架最近在國際會議上發表……

  姚期智關注著研究院的每一位老師。“許多年輕學者瞄准的是很有原創性的工作,我們要鼓勵大家多做‘從0到1’的工作,多做有引領性的工作。”

  推進人工智能的創新理論及交叉學科應用,建成離子阱量子計算、超導量子計算、光量子網絡等高水平實驗室平台,探索金融科技賦能行業效率提升……如今,學科交叉互動的成果迭出,做出頂尖科研成果的夢想,就像一粒種子,扎根師生們的心田。

  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基地

  “致力於匯聚各類人才,大家精誠協作,共同進步”

  目前,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吸引了一批具有優秀科研實力、廣闊國際視野的青年學者,極大促進了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攻關、人才培養。

  青年學者緣何而來?

  姚期智說,好的環境至關重要,他以“下棋”打比方。“如果對手都比我差很多,那麼我的棋藝可能不會有太大的進步﹔但如果大家水平都比較高,經常比賽、互相學習,那麼我的棋藝會提高很快。”姚期智說,“交叉信息研究院要致力於匯聚各類人才,大家精誠協作,共同進步。”

  “研究院為我們創造了很好的環境,讓我們能夠靜下心來做研究,大家更看重的不是頭銜、經費,而是學術水平和科研成果。”袁洋說。

  今年4月,姚期智再度出發——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正式成立,姚期智擔任首任院長。

  “我們要不斷攻克人工智能關鍵技術,服務國家需要,以機制創新建立學術界與產業界的良好合作。”姚期智希望能夠將人工智能學院建設成為世界頂尖的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為此,他的工作更加忙碌。

  “除了出差,其他時間主要是在辦公室或家裡完成工作,處理公務、思考科研問題。看起來單調,但樂在其中。”姚期智說,難得的空閑時間裡,他喜歡跟愛人儲楓教授一起在清華園中散步。

  校園裡的工字廳外,有兩棵珙桐樹。這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植物,也是姚期智夫婦很喜歡的植物。“每年四五月,珙桐開花,我們總會去看看。”姚期智說。

  珙桐樹花朵盛開時,就像白鴿展開的翅膀,微風拂動,宛如滿樹白鴿振翅欲飛。多年來,小樹已漸漸茁壯,扎根大地,枝繁葉茂……

  (趙姝婧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4日 06 版)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