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持續推進

智慧校園,科技感滿滿

本報記者 丁雅誦
2024年06月14日08: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在第33屆(2024年)北京教育裝備展示會上,觀眾參觀智慧教學融合平台。
  張秀科攝(人民圖片)

  浙江省建德市明珠小學勵珠機器人社團的學生在老師指導下,體驗操作機器人。
  寧文武攝(人民圖片)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洋口中心小學人工智能教室裡,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人工智能科普課程。
  朱文標攝(人民圖片)

  教室裡,聯網的電子大屏可以隨時調取優質課件資源﹔操場上,智能體育設備讓課間10分鐘更加有趣﹔打開手機,各種校園數據信息一應俱全……智慧校園,科技感滿滿。

  當前,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扎實推進,校園信息化建設正邁向應用融合創新的智慧校園新階段。各級各類學校積極探索智慧校園建設,開辟教育新形態,提升師生數字素養,讓數字技術為全面育人服務。

  基礎設施設備環境基本建成

  在北京市東城區一所小學,五年級學生正在上博悟研學課。教室智能交互屏幕上,大型青銅器后母戊鼎清晰呈現。

  學生邢臣洋用手指在交互屏上輕輕滑動,后母戊鼎便隨之轉動。“360度展示!”邢臣洋說,“即便到博物館參觀,受展櫃和燈光影響,也不易看清全貌。現在我們可以在屏幕上進行高清放大,深入探究每一個細節。”

  “利用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及雲端數字計算等多重技術,我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悟課程資源進行了數字轉化,引入博物館虛擬場景,構建起沉浸式、交互式、體驗式課堂。”史家小學副校長郭志濱介紹,全新的教學場景讓學習不只是瀏覽和聽講,還能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解決問題、表達觀點的能力,促進核心素養發展。

  在更加注重實際操作的職業教育領域,智慧設備讓教學質量有了實質提升。

  江西省南昌市的國家職業教育虛擬仿真示范實訓基地中,仿真機場塔台、飛機模型、發動機模型等設備一應俱全。“戴上訓練眼鏡、手握操作筆,就能看到機器設備的內部結構,還能動手拆裝,很真實、很直觀。”實訓基地開發運營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虛擬仿真實訓讓教學突破了空間限制,讓學生能在低成本反復訓練中提升技能水平。

  智慧校園建設,離不開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備。我國智慧教育基礎設施設備環境基本建成。“依托千兆光網、5G等網絡基礎設施,智慧校園實現了師生、設備、教育資源的廣泛連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准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臧磊表示,“智慧校園提供的在線教學、全息課堂、虛擬仿真實驗實訓等新型教學方式,將優質課程資源、情境化專題資源融入日常教學,為學生提供真實生動的學習場景,構建起超越實體教室和校園邊界的學習模式。”

  數據分析與多元應用不斷增強

  浙江省杭州市丁蘭第二小學的體育課上,學生們練習立定跳遠的同時,一旁的智慧體育系統也在通過6個高分辨率、高幀率的攝像頭,對學生起跳、落地和跳躍過程中的關鍵節點進行全方位、多細節的捕捉。

  “擺臂角度偏小”“起跳速度慢”“單腳落地”……系統自動識別學生動作,並提醒學生改進。

  “智慧體育系統不僅能實現動作數據的自動採集和分析,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運動完成度生成報告。根據報告內容,教師上課有了科學依據,教學評價將更加精准。”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學院教育信息資源中心副主任李慶力說。

  數據是智慧校園建設中的關鍵要素。有效的數據分析與應用,有助於了解學生狀態、實現個性化服務,進而發現教學問題、幫助科學決策。

  在天津市第十九中學,教學樓中部的共享空間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休閑區。校長盧冬梅分享了學校利用數據信息做好項目建設的故事。

  “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一張校園卡,可以在學校的漂流書櫃借書。漂流書櫃兼具借閱和軌跡採集功能,每當學生拿校園卡經過時,就能採集到一個數據。”盧冬梅介紹,“數據幫助我們識別出學生的行為習慣和社交需求,根據軌跡數據,我們在經過次數最多、停留時間最長的教學樓中部某區域建起了共享空間。”

  著眼教育大數據賦能教育教學改革,充分發揮數據對智慧校園的支撐作用,國家教育數字化大數據中心建設已起步。“我們一方面將延展國家智慧教育平台運行監測范圍,拓展監測深度﹔另一方面要建設數據治理平台,通過各類政務數據共享,創新新生注冊、精准資助、智慧思政、校園安全等應用場景,賦能各類管理服務。”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師生多樣化需求得到快速響應

  打開復旦大學“智慧書院”小程序,“陳望道舊居參觀”“篆刻工坊篆刻體驗活動”“第五屆籃球訓練營”……各種最新校園活動映入眼帘。

  “點擊相關鏈接,便可預約參加,十分方便。”歷史學系2021級本科生張梓萱說,“‘智慧書院’提供豐富的校園信息,又能讓老師與同學進行互動﹔瀏覽、組織或參與活動可以獲得不同的積分,來兌換書院文創產品,提升了大家的積極性。”

  “我們希望通過搭建輕量化的小程序,打造一個書院宣傳的便捷窗口、書院活動的統一入口、師生互動的良好接口。”復旦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艾竹介紹,基於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成長需求,正在開發育人資源自動精准推送的新功能,提升資源與學生匹配的精准性。

  智慧校園的應用,還體現在智慧服務和智慧管理方面。臧磊表示:“通過升級校園管理服務平台,建設聯動互通的一站式綜合信息系統,既能為學校師生提供快速響應的優質服務,也有助於提升學校的管理決策能力。”

  活動結束后,用品很快就能分類歸位,上海市建青實驗學校開發的應用程序,讓每件教具的名稱、圖片、數量等信息一目了然,不僅方便存取使用,還能為學校購置用品、教師選用器材提供參考﹔一鍵預約、刷臉進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智慧場館預約系統,大大提高了體育場館的使用效率……如今,人人參與、人人建設、人人享有的智慧校園正成為新常態。

  “目前,作為供給側的教育信息化企業推出了豐富的智慧校園產品,但不少產品仍未觸及校園用戶真正的需求和痛點,場景設計和業務能力仍待完善。”臧磊表示,應加強供需對接,加快定制化智慧校園產品研發能力建設,更好匹配學校多樣化需求,提升師生的使用體驗。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