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 擔當職教新使命
—專訪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校長謝永華
籌備編制高端數控裝備、精密數控加工行業的發展分析報告和人才需求預測報告﹔整合機械行業數控裝備案例,編寫29本產教融合教材﹔分享現場工程師培養的典型做法和先進經驗,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最近,由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以下簡稱南工)等院校、企業牽頭成立的全國機械行業高端數控裝備產教融合共同體推出多項舉措,不斷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探路。
南工是全國首家公辦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近年來,南工圍繞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優化專業布局,聚力打造裝備制造類核心專業群,與30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不斷為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增值賦能。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南京工業職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謝永華。
切實解決一線技術難題
記者:您如何理解職業本科學校在新時代的定位和使命?
謝永華:開展職業本科教育,是新時代國家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戰略舉措。設立本科教育層次的職業高等學校,是職業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並修、工學結合育人機制,培養更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職業本科學校應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凸顯職業教育類型特色,致力推動中國職業教育走向國際舞台。
近年來,南工堅持職業教育辦學特色,對接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和江蘇省制造產業發展需求,推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定位向高層次創新型轉變、培養模式向校企融合型轉變、服務能力向支撐引領型轉變,切實解決產業一線技術難題,逐步在若干優勢專業領域實現技術引領產業發展。學校近兩屆畢業生積極投身“中國制造”,受到行業領域重點企業的普遍青睞,整體呈現出技術技能水平高、綜合素質高、就業質量高、社會認可度高的“四高”特征。
記者:您怎樣看待職業本科學校與新質生產力間的關系?
謝永華:職業本科學校高質量發展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互促進。一方面,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職業本科學校提出新要求,推動職業本科學校不斷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另一方面,職業本科學校通過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推動產教融合等方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人才具備更高科技水平、更強創新能力和更豐富的實踐經驗。職業本科學校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同時,學校要與企業、行業等緊密合作,共同進行人才培養、開展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作用。
“七個進一步”支撐產業發展
記者:職業院校如何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項目提供支撐?
謝永華:我認為,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項目提供支撐,職業院校應做到“七個進一步”。
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職業院校應明確,將培育服務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技能人才作為其培養目標。因此,應充分關注相關產業的發展趨勢,了解這些產業對人才的具體需求,以便更好地調整和優化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
進一步調整專業結構。職業院校應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這意味著需要增設或加強與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相關的專業。同時,應加強跨學科專業建設,培養具備復合技能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以適應新興產業和項目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
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職業院校應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深化產教融合。通過與企業合作,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展實踐教學和技能培訓。
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職業院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管理,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鼓勵教師參與企業實踐、科研攻關等活動,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同時,可以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中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或產業教授,為學生傳授前沿技術知識和實踐經驗。
進一步優化實踐教學環節。職業院校應圍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管理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通過建設實訓中心、實驗室等實踐教學平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和資源。
進一步開展科研創新活動。職業院校應積極開展科研創新活動,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持。通過與企業合作開展科研項目、參與國家相關研發計劃等方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同時,應加強與企業、高校等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
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職業院校應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資源,提高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水平。
創新培育“新質勞動者”
記者:職業院校如何構建自身的技術創新體系?
謝永華:首先,職業院校要將創新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職業本科培養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應具有鮮明的創新型人才特質,即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意願和創新能力。在培養人才時,要在樹立“想創新”“敢創新”思想意識的基礎上,突出“能創新”,鼓勵學生對生產流程和相關技術技能進行研究與革新。
其次,要持續推進產學研創一體化職教辦學模式。不斷加強與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開展科研項目與技術研發。通過科研創新,為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不斷提升職業院校的學術水平和聲譽。同時,應多方協同構建創新平台,建設集教學、科研、實訓等功能於一體、具有職教特色的產業研究院、創新實驗室、創新中心等,形成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生態。
最后,要推動完善適應職教發展的創新激勵機制。積極加強大學治理體系建設,形成鼓勵創新、肯定創新、協同創新的氛圍﹔要建立“大職業教育”,推動開放辦學,拓展學校創新改革的視野和平台,提升國際化水平﹔要根據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通過設立創新基金、獎勵創新成果等方式,激發師生創新熱情和動力,保護師生創新成果和知識產權。
記者:學校如何規劃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質勞動者”,有哪些探索路徑?
謝永華:需要進一步明確“新質勞動者”的培養目標。在職業本科現有的人才培養目標下,應充分關注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復合性”“精深性”。
據此,學校深入推進系統化課程改革。推動公共基礎課分層分類,數學等公共基礎課依學業分層、依專業分類,開設一批“通用+個性化”公共基礎課。促進專業基礎課廣深兼顧,著眼學生可持續發展,提升技術理論知識系統性、邏輯性、模塊化,增設實驗環節,強化學生對原理的理解掌握。深化專業核心課三跨整合,綜合分析產業多崗位能力需求,跨崗位開發課程,跨專業整合資源,跨平台開展系列化綜合項目訓練。
記者:關於科教融匯,需要完善哪些政策措施?
謝永華:一是要繼續加大對優質職業本科學校的辦學投入,提升職業院校參與科技創新的條件保障、人才保障、平台保障等。二是要加大職業本科學校的自主辦學權,使行業企業和社會資本能更加靈活地參與產學研教。三是要制定政策,通過稅收減免、行業表彰等形式提升科技型行業企業參與職教辦學的主動性。四是要鼓勵優質的職業本科學校設立高水平國際辦學機構、海外高校合作辦學項目等,加快職業教育“走出去”的步伐。
(記者 金 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