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石河子大學:發揮高校學科優勢 助力兵地融合發展

2024年05月29日08:1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發揮高校學科優勢 助力兵地融合發展

昔日隻能還田的棉花秸稈,搖身一變,成為優質牛羊粗飼料。這在養殖“老把式”們聽起來不大可能的事,借助石河子大學飼草料綜合利用團隊自主研發的微生物發酵技術,在天山南北50多個地方變成了現實。

眼下,石河子大學100多個科技特派團隊奔走在新疆各地,正將一個個不可能變為現實。作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一張高教名片,石河子大學近年來充分發揮綜合性高校的學科優勢,全面推進兵地經濟發展共謀、科技資源共用、創新平台共建、科技成果共享,探索形成具有兵團高校特色的兵地融合推進模式。

3月底,隨著新疆氣溫回暖,石河子大學指導的瑪納斯縣養殖場制作的2.5萬噸棉花秸稈微貯陸續開窖,為當地牲畜提供新飼料。

在瑪納斯縣金牧盛禾草畜聯營合作社,負責人高明帶著社員忙個不停,一車車棉花秸稈微貯飼料被送進打捆裹膜機,經過壓實打包、裝車后,銷往天山南北。

回到兩年前,石河子大學飼草料綜合利用團隊負責人孫新文找上門來,說要把棉花秸稈變成牛羊飼料,高明頭搖得撥浪鼓一般,直言“不可能”。

在孫新文手把手的幫扶下,去年高明生產了1萬噸棉花秸稈微貯飼料,投放市場后養殖戶反響不錯,相較使用其他飼料,成本降低30%。今年,他將生產規模擴大到4萬噸。

石河子大學不斷推動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下鄉”。學校啟動實施總額2000萬元的104項科技特派項目,組織師生及專家2000余人次深入到南疆40多個縣、團場開展科技服務,帶動當地新增產值近10億元。

“穿越天山,行程20000公裡,兩周內輾轉奔波8地,完成6台單髁手術,8台全髖手術,15台全膝手術……”這是石河子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骨科專家王維山在朋友圈中記錄的日常信息。

從2019年4月開始,石河子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整體托管兵團第三師醫院,以優質醫學資源支援基層醫療工作。作為首批幫扶專家,王維山奔波的腳步就再沒停歇過。

“石河子大學將醫療幫扶放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揚‘傾我所有、盡我所能’的精神,深化兵地醫療合作、共享優質醫療資源、培養醫療衛生人才。”石河子大學醫學院院長馬克濤介紹,學校每年派出300余人次醫療隊深入南疆開展“送醫送藥”“健康體檢”活動,服務少數民族群眾30余萬人次。

5月14日,在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瑪納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江努日·圖日干巴依攜優秀學員代表登上結業典禮的舞台,表演了《瑪納斯》精彩的說唱片段,獲得陣陣掌聲。

作為新疆高校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科研機構,2016年開始,石河子大學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連續7年承擔文旅部、教育部和人社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項目,共舉辦各類非遺研培15期,涉及哈薩克族氈繡與布繡、維吾爾族刺繡、新疆土陶等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共培訓學員600余人,為新疆非遺傳承與發展培養了一批骨干力量,他們在文化潤疆、鄉村振興、非遺文旅融合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石河子大學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優勢,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和兵團實踐貢獻更大力量!”石河子大學黨委書記徐善東說。

(記者 尚杰 趙明昊 通訊員 李智敏)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