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齊魯工大:讓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2024年01月17日08:3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齊魯工大:讓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

圖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工作人員正在做實驗。受訪者供圖

在激光先進制造方向基礎研究與應用領域深耕多年之后,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以下簡稱齊魯工大)副研究員馬新強來到聊城市創業。憑借擁有解決疑難雜症的能力,馬新強的企業僅用一年就獲批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並實現年產值2500萬元。

讓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馬新強的實踐是齊魯工大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一個縮影。

日前,《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報告(2022)》發布,齊魯工大以7.55億元成果轉化額躋身全國高校前40強,位列第32名。與2020年的6.248億元相比,成果轉化額增長21%。

科技成果轉化是世界性難題,齊魯工大何以趟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1月上旬,記者走進齊魯工大,探尋他們的科技成果轉化“絕招”。

全鏈條助力成果轉化

山東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通用電子技術平台主任高建波創建了先進數控及伺服驅動團隊。該團隊與國內壓力機龍頭企業合作,完成了十余台大型伺服壓力機等的研發生產,並應用於新能源汽車覆蓋件全自動串聯式沖壓自動化生產線。

同樣由山東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特種光纖及器件技術研發平台孵化的山東飛博賽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僅用兩年多時間便成了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在齊魯工大採訪時,記者發現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近年來,我們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堅持‘抓創新、促轉化’,努力與國家重大戰略同頻共振,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同步發力,主動瞄准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等山東‘十強’產業,著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頻頻按下科技成果轉化‘加速鍵’。我們加強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以科教產融合全面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讓更多創新之花在齊魯大地綻放。”齊魯工大黨委書記吳衍濤說。

2017年,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撮合下,齊魯工業大學和山東省科學院整合成立新的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通過科教融合探索高質量發展道路。

“從科研到技術再到產品,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是在齊魯工大,隻要有一項比較成熟的科研成果通過遴選且採取形式多樣的轉移轉化模式,就能實現從‘書架’到‘貨架’的轉變。”齊魯工大光電學部主任、山東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所長賈中青說。

記者了解到,齊魯工大構建了政產學研協同模式,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基金”,引導成果落地轉化﹔構建“科研—中試—產業化”中試模式,以項目立項形式支持由技術到產品產業化的中試定型環節,打通從技術到產品的鏈條﹔設立成果轉化基金,為人才創業提供第一筆資金。

多舉措提升轉化效能

作為齊魯工大副研究員,馬新強同時還是山東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智能制造與集成技術研發平台副主任、山東產研強遠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馬新強兼具教師、科研人員及企業負責人等“多重身份”,源於齊魯工大良好的制度設計。

齊魯工大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處處長劉貞先告訴記者:“我們做好制度設計,破除科技管理體制機制障礙,打消科研人員不願主動創新的顧慮,提高其成果轉化的能力。”

據了解,該校出台《關於推進落實產學研結合示范的意見》,全面布局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制定《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辦法>正處級及以上領導干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管理的補充規定》,對科研人員給予“真金白銀”的獎勵或者股權激勵,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山東省科創集團是齊魯工大成立的省管一級企業,如今已成為省屬國有企業。早在該企業成立之初,齊魯工大便整合劃轉旗下30余家企業予以支持。如今,齊魯工大已有300余項知識產權依托山東省科創集團以作價投資形式進行轉化孵化,作價金額達7.73億元,吸引現金投資6.42億元。

據了解,齊魯工大打造“科技紅娘”隊伍,建立了50余人的專兼職技術轉移轉化隊伍,並先后派出7批科技副職在挂職地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上述種種舉措,進一步推動齊魯工大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走深走實。

(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閆 勇)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