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中文搭建交流橋梁

——以高質量國際中文教育提升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

2023年10月18日16:5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文搭建交流橋梁

在南非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組織的漢字書寫大賽中,學員李莎正在書寫中國古典詩詞。孔子學院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作出重要部署,強調“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語言是文化文明的重要載體,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國際中文教育作為面向海外母語非漢語者的中文教學,不僅是一種以中文教育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活動,是我國教育“走出去”的重要媒介,而且對於塑造和展現國家形象、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全球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育,83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海外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3000萬,全球約有500所孔子學院,800個孔子課堂。伴隨中文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國際中文教育有力促進了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鑒,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通過學習中文,了解了中國的歷史文化,拓寬了職業選擇的道路。

與此同時,當今世界形勢復雜多變、人工智能引領變革,國際中文教育正經歷從語言能力提升和非學歷語言教育為主的傳統模式,向以各領域各層次中文專業人才培養為主體、相關學科專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的轉變。在此背景下,中文理應搭建起對話溝通的橋梁,讓世界人民通過國際中文教育這個窗口,讀懂中國、讀懂中國人民、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華民族。

以高質量國際中文教育提升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聚焦教育主業是前提。2020年,北京語言大學聯合26家國內高校、企業及社會組織聯合發起成立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自此,在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共同支持下,國際中文教育步入了聚焦教育主業的新階段。3年多來,我們通過加強科學研究、推進學科融合、強化支撐平台等手段,夯實事業基礎﹔通過優化傳統專業、增設新專業、推進“中文+”復合型專業建設等措施,豐富專業體系﹔通過加強國際中文教師培養培訓、構建本碩博一體連貫的中文教師培養體系、建立多元化的課程和教育資源體系等方式,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水平。

在此過程中,我們總結了國際中文教育發展的幾個重點方向:一是把握重心,確立語言文字教學的核心地位,並在制定和出台教學、考試、評價標准時突出這一地位。二是注重內涵,豐富中文教育資源,加強國際中文教育教師培訓、教材建設和教學研究。三是搭建平台,推進語言文化交流,加強與各國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合作,尤其加大對聯合培養、獎學金、學術研究等項目的支持力度,建立對話機制。四是培養人才,服務全球各層級中文需求,進一步厘清國際中文教育的學科定位,在此基礎上,專業化、針對性分類建設漢學與中國學、中文+職業教育、漢語言專業,培養未來的漢學家、中文技術應用人才、中文國際傳播人才。

以高質量國際中文教育提升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推進本土化提速是重點。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的成立開啟了國際中文教育龍頭品牌——孔子學院,邁入民間化、公益化、本土化發展的新階段。在中外機構合作共建、基金會品牌授權的新模式下,孔子學院進一步重視因地制宜、服務當地,每年為超過1000萬中文學習者、教育者和中華文化愛好者搭建交流平台,已經形成了以孔子學院為核心的國際中文教育辦學模式、國際中文教育的市場化運作模式以及多邊合作與資源共享的宏觀教育布局。

著眼未來,作為中文母語國,我們有義務加強中文教育資源供給,為豐富世界語言文化公共產品內容貢獻力量。具體而言:一是促進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特色發展,加快建設中國特色海外國際學校。二是推動國際中文教育本土化進程,繼續支持中文進入各國國民教育體系,促進世界多元文明互學互鑒。目前,北京語言大學已支持20個國家將漢語教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如泰國、喀麥隆、羅馬尼亞等。三是繼續支持中文專業建設,包括配合支持各國中小學中文教學、與國外高校共建中文專業,以及推進學測中心建設和網絡課堂建設等。

以高質量國際中文教育提升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優化科技賦能是引擎。隨著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在線教育為國際中文教育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北京語言大學率先開辟了“國際中文智慧教育”新方向,於2020年11月啟動實施“國際中文智慧教育工程”,獨立開發了全球首個面向留學生中文教育的智慧平台“國際中文智慧教學系統”(現已發布2.0版),實現了課前高質高效制作課件和教案、布置課前預習作業、了解學情,課中講練評一體化、開啟互動式教學,課后為學生精准推送相關練習、實現個性化教學,課終智能評測、考學融合的全程智慧化。目前,該系統已有6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在持續使用。后續,北語將繼續推動高質量實施智慧教育工程,引領國際中文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與學界業界共同打造智能化、融合化、全球化的國際中文智慧教育新生態,與全世界分享中國教育數字化的經驗。

以高質量國際中文教育提升中華文化傳播力影響力,構建有效傳播范式是關鍵。隨著中國與世界交往增多和國際中文教育規模擴大,中文的實用價值和文化價值不斷提升,將國際中文教育與語言文化傳播並行考量的實踐也迫在眉睫。

北語將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探索:一是搭好國際中文教育服務中華文化傳播的整體架構,做好政府組織、商業組織、社會志願團體等多元主體協同創新的多元傳播主體建設,做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的傳播能力建設,做好體制機制、政策措施、法律規制、技術設施創新的傳播環境建設。二是建好國際中文教育服務中華文化傳播的平台體系,做好國際中文教育服務中華文化傳播的出版平台、報刊平台、廣電體系、互聯網平台、智能傳播平台、電影與文娛傳播體系建設等專項內容,聯合國際友好媒體和智庫,拓寬發聲渠道。三是筑好國際中文教育服務中華文化傳播的流程模式,實現國際中文教育的內容生產優化、傳播模式變革與傳播效果提升,更多關注中文傳播的“時機”“尺度”和“效能”。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國際中文教育的歷史使命。作為在海外設立孔子學院最多的中國大學之一,北京語言大學立足60余年的國際中文教育實踐,願與中外同人一道,為全世界的中文學習者服務,更好發揮國際中文教育在促進人文交流和深化國際理解方面的積極作用。

(作者:段 鵬,系北京語言大學校長)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