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教育時評)

吳 月
2023年07月30日05: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近日,在首屆國際基礎科學大會上,筆者聽到多位菲爾茲獎得主分享成長經歷。

  “少年時期,我就被數學之美深深吸引”“閱讀數學家的傳記,曾讓我十分振奮”“14歲那年,我已立志成為一名數學家”……數學家們的經歷各有不同,但共同之處是,在接觸數學后,他們對這一基礎學科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與真摯的熱愛。

  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許多科學工作者在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時都曾表示,好奇心是自己進入科學世界的起點,也是終身探索、成就事業的動力源。

  醉心野外科考的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道先曾回憶,自己兒時喜歡觀察各類植物,鳳仙花的種子、山野上的杜鵑花,引發他對大自然最初的熱愛與思考。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至今記得13歲時仰望天空、找尋“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經歷,浩瀚星空點亮了他的科學夢想。

  科學家們的經歷啟發我們,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注重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從小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探索未知的興趣和創新意識。

  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一個重要環節是鼓勵他們多提問題、善於提問題。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目前,在一些學校的教學中,學生仍需完成大量習題、掌握各種題目的解法。事實上,培養解題能力固然重要,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才是創新的源泉。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找到二者的平衡,既重視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也注重激發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

  具體而言,在科學課上,要鼓勵探究實踐,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像科學家一樣思考,主動發現問題、大膽提出設想﹔要積極探索項目式、跨學科學習,用新鮮的知識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要提升作業設計水平,鼓勵學生在課后持續思考、主動探索。

  好奇心需要被激發,也需要被呵護。有學者觀察發現,小孩子最喜歡問問題、最有好奇心,而隨著年級升高,不少學生需要老師點名才願意發言。事實証明,如果沒有寬鬆的環境和適合的土壤,好奇心如流星般易逝。

  教育家陶行知曾講過一個故事:一個朋友的太太,因為小孩子把新買的表拆壞了,大怒之下對孩子進行了懲罰。陶行知建議,家長可以帶著孩子把表送到修表鋪,讓孩子看修表匠如何修理,這樣既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還能讓孩子學到知識。對於好奇心,需要理性對待、科學引導。

  今天,營造有利於好奇心生長的環境和土壤,還需多方共同努力:例如,繼續深入推進考試內容改革,減少機械刷題,給好奇心更多空間﹔繼續減輕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讓孩子們從容自信地在感興趣的領域發展特長﹔創新機制,為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提供更多自主學習和研究的機會,給好奇心更多養料﹔用好社會大課堂,豐富科學教育資源,讓好奇心有更多落腳點。

  國際基礎科學大會期間,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在青少年專場活動中,幾名中學生自信地走上講台,展示自己的科研小課題,並向在場科學家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場上場下一問一答,幾代科學人熱烈交流。此情此景,讓人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科學的魅力,還有對未來的期許,一代青少年茁壯成長,心懷熱愛、崇尚科學、探索未知……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30日 06 版)

(責編:衛嘉、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