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高校促進建設創新高地的國際經驗

崔盛
2023年04月27日08:3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高校促進建設創新高地的國際經驗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對全球132個經濟體的創新情況進行了評估。該報告指出,世界各國,尤其是新興工業化國家,對高校的投入和關注會直接影響創新指數的表現,而高校對創新的促進作用往往是通過創新高地得以發揮。

從歷史維度來看,高等學校的創辦和普及,有力助推了前三次工業革命。以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柏林洪堡大學、斯坦福大學和東京大學為代表的世界著名高校,引領了英國、德國、美國和日本等國的科技和產業革命,並促使其所在國孕育出一批創新高地。未來,在以人工智能、可控核聚變、新材料、量子技術和基因工程為突破口的新一輪工業革命中,高校對於創新高地建設發展的支撐作用將更顯突出。

1、高質量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的“培養皿”

高校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培養人才。創新的培養目標、自主的培養模式和開放的培養體系,能夠源源不斷為創新高地輸送高質量人才,有效促進創新高地可持續發展。各國政府對此有深刻認識,均在運用各種舉措鼓勵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為建設創新高地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

2022年6月,歐盟委員會在歐洲教育與創新峰會上針對新一輪國際科技競爭,提出成立歐洲創新高等教育機構網絡,並從全歐洲大約5000所高校中挑選出37個高等學校組成。該機構成立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高校聯盟推進創新人才培養,共同塑造歐盟創新高地研究、教學和創新的未來。日本政府在2021年3月頒布的《第6期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規劃(2021—2025)》中也指出,高等學校要強化創新,推進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著力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支撐創新中心建設。在高校層面,硅谷著名的《斯坦福大學2025》計劃提出了“開環大學”模式,在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寬鬆的時間來接觸和了解現實社會,也為學生創新培養提供了社會支撐。而以創新創業聞名的英國華威大學,則堅持“學術創業、知識應用”的實用主義導向,通過建立華威科學園、沃爾夫森研究中心等機構,在培養創新人才過程中,吸引大批科技企業入駐校園,為創新科研成果的轉化提供平台。

在高質量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也是建設創新高地的關鍵環節。例如在法國,基礎教育階段就進行層層分流,最終篩選出本國不到十分之一的頂尖人群,進入“精英大學”軌道,接受有別於普通公立大學培養模式的創新人才培養教育。英國劍橋大學則通過榮譽學位系統培養拔尖人才,其核心在於讓學生自主選擇培養方向、導師和課程,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日本則在2021年“高大銜接”考試改革中,加強了對未來知識問題的考察,進一步強化了大學創新人才選拔功能。上述國家選拔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並鼓勵其積極參與本國科技創新,有效支撐了創新高地的建設。

2、攻堅基礎科研與前沿創新的“動力源”

基礎研究是科學之本和創新之源,是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夯實創新根基的關鍵要素。重大前沿成果或關鍵技術往往根植於扎實的基礎研究,而高等學校在這兩方面都具有天然優勢。

正因如此,各國創新高地都在持續支持高等學校鞏固基礎學科建設,推進原始創新。美國作為世界上最重視基礎學科發展的國家之一,視基礎科學研究為科學發展的重要資本,在剛剛發布的2024年預算中,聯邦政府為科學、技術和創新前沿研究提供了2100億美元,其中就包括對高校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學、微電子學和同位素生產方面前沿基礎研究的重大支持。之前,美國國會還於2020年5月提議,至2025年將陸續向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額外撥付1000億美元,用於資助若干高等學校在10個關鍵領域的基礎研究。日本政府2021年發布的《綜合創新戰略2021》中也專門指出,需進一步開拓知識前沿,強化大學基礎研究開發。為推進綜合創新戰略,日本的大學不僅僅要追求知識,還要強化科學基礎的創新創造,並同企業一起促進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法國則在2020年7月發布了《2021—2030研究計劃法案》,優先資助包括物理、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以及與大數據開放與使用相關的基礎研究領域,並將項目資助率由2016年的16%提升至2030年的30%。

除在基礎研究領域加大投入外,各國創新高地也促成基礎前沿研究成果向產業應用轉化。2022年8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布未來五年將投入1.04億美元,由哥倫比亞大學等4所高校分別牽頭成立4個工程研究中心,專注於農業、醫學等基礎創新技術的轉化。2021年12月,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等機構攜手東京大學,依托其在光纖耦合量子光源上的基礎研究成果,共同開發出了全世界首台可實現機架尺寸的大型光量子計算機。

3、政企產學研多元主體交匯的“立交橋”

深度創新最終是創新鏈與產業鏈密切融合的結果。目前來看,世界各國創新高地主體日益多元化,需要政企產學研多方主體形成積極互動,高等學校則是其中重要的交匯點。

近年來,美國高校與知名創新企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例如,近期芝加哥大學和杜蘭大學都宣布正在建立新的籌資機制,以提供支持初創企業的發展資金。其中,芝加哥大學將在未來十年投資2500萬美元,用於支持由教職員工、學生或校友在芝加哥創辦的企業或使用大學知識產權的企業。而杜蘭大學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1000萬美元支持新奧爾良地區的創新企業發展。美國大學的這些投資有效促進了創新產品推向市場。2022年2月,日本政府發起“地區核心大學創新環境改善項目”則要求,地區核心大學要充分發揮中心作用,根據自身使命和願景,結合地區經濟發展需求推進創新活動,並通過這些活動吸引地方政府和產業界投資。在德國,高等院校和專業研究機構開展聯合辦學,有效應用大學研究成果,並針對性推動科學技術向產業轉移。其中,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2022年建立的研究工廠,作為創意和創新的源泉,不僅加強巴登-符騰堡州作為創新高地的地位,還推動了相關公司的發展。

依托高等學校,創新高地中的政企產學研形成有機連接,實現優勢互補,逐步匯聚成為完整的生態鏈。例如,日本筑波科學城作為政企產學研成功合作的典型代表,建立了企業、筑波大學及各類研究機構一體的獨特產學合作模式,形成跨學科綜合研究組織。2020年,筑波大學作為筑波科學城人才培養中心,也是產學合作的重要助推機構,以社會或市場需求為導向,共計孵化企業146家,推動了科學城產業的變革。在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的BLOCK71和南洋理工大學的NTUitive作為以技術為中心的創新生態系統構建器和全球連接器,近年來通過催化和聚合初創社區,在新加坡本地和全球市場引領了創新變革。高校在創新高地中搭建的“立交橋”,促進了多方主體的創新成果,為創新高地建立起獨特、難以超越的核心競爭力。

4、吸引和集聚頂尖創新人才的“蓄水池”

各國的創新高地通過會聚戰略性人才和頂尖科學家,以人才驅動引領高質量創新。創新高地內的優質高等學校,往往通過多元方式在全球范圍內吸引人才,同區域的創新企業在人才招募上就可享受“近水樓台”的便利。例如,美國通過高等學校獎學金制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到美國留學,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留學生在美國高校就讀,其中約四分之一的外國留學生選擇學成后留美工作。2022年1月,美國政府推出了最新留學獎學金政策,用來吸引專攻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專業的國際學生。紐約、硅谷等創新中心,則依托其區域內著名高校的龐大優質生源,會聚了大量優質創新人才。

在法國,科學技術促進會設立校企聯合培養博士項目,吸引創新人才通過公立高校實驗室平台與企業導師合作開展課題研究。2020年,法國科學技術促進會發布的報告顯示,該項目共有1450名博士申請成功,佔到法國博士生入學總數的10%,項目開展的研究中18%的課題取得了技術突破性進展。又如,以色列依托大學布局,建設了包括人類疾病基因調控中心、認知科學研究中心等16個卓越研究中心。通過這些高校創新平台,以色列吸引了大批美歐頂級科學家赴以從事前沿研究,國際合作的科研論文佔比則從2000年的33.6%,上升到2021年的52%。

除吸引各國人才外,各國高校還通過創新激勵、科學評價和優化服務等多種方式,為頂尖人才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激發其持續投入的積極性。近期,美國密歇根州通過密歇根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和密歇根理工大學向多達350名頂尖科技學生提供高達10000美元的獎學金,以激勵本州電動汽車人才留在本地,促進該州電動汽車行業的創新發展。法國政府則通過推動建立獨立評估機構“研究與高等教育最高評價委員會”,減少評價次數、簡化評價程序、豐富評價指標維度,構建適合頂尖創新人才成長的學術生態和氛圍。而在2022年5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推出“區域創新引擎計劃”,計劃未來10年向硅谷等五個創新高地提供1.6億美元的現金獎勵,通過高校平台優化拔尖人才所需的創新生態環境。

5、服務與承接國家戰略需求的“主陣地”

創新高地內的高等學校和國家實驗室等科研機構,是深度服務國家和區域重點戰略領域關鍵技術突破的主力軍。其中,高等學校,特別是公立大學,往往依托其多學科平台,以及政府戰略導向的科研撥款,成為服務與承接國家戰略及科技發展的重要創新力量。

2021年11月,法國高等教育、科研與創新部部長宣布,法國國家人工智能戰略進入新階段,計劃引入20億歐元的公私聯合融資,重點關注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與引進。該項目第一階段擬通過投入15億歐元,促成高校跨學科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建立和發展,而下一階段將以未來人才能力的培養為核心,支持高校創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研究網絡,並進行人工智能領域的大規模培訓。在美國,林肯實驗室是聯邦政府投資的研究中心,也是美國政府依托波士頓創新高地,在麻省理工大學創立的第一個大規模、跨學科、多功能的技術研究開發實驗室,其基本使命就是服務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如何將高科技應用於保障國家安全領域並解決危急問題。與美國許多其他國家實驗室不同,林肯實驗室專注於原始創新,研發先進技術以滿足國家的關鍵需求。2023年以來,林肯實驗室在量子系統、半導體、未來材料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同時,部分創新高地的高校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匯集多學科優勢力量,進行有組織科研,成為國家重大科技戰略目標的“主陣地”。法國政府頒布的《法國-歐洲2020》科研戰略規劃,在創新高地中通過高校整合跨學科平台,支持涉及人文科學、生命科學與信息科學領域科研創新。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自成立以來,承擔本國高校科研的公共治理職能,並有效引導高校創新與國家戰略相結合。2023年,該理事會給478個創新項目共計提供了2.21億美元資助,用於鼓勵和幫助高校科技發展與社會迫切需求有機結合,更具針對性地推進創新突破。

(作者:崔盛,系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