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山東職教:搭建實踐舞台,形成辦學特色

2023年04月21日08:27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山東職教:搭建實踐舞台,形成辦學特色

  山東是職教大省,國家中職示范校65所、“雙高計劃”高職院校15所,數量分列全國第一、第二位,每年培養70多萬名職教生走向一線。在山東,職業教育實現“一校一特色”,職教品牌越來越多。

  21歲的劉新宇正在球形瓶上繪制一幅《九桃五福圖》,從顏料調制、藝術加工到繪制技法,他熟稔地進行著每個步驟的操作。兩周了,他“泡”在作品裡,樂此不疲。

  劉新宇是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的學生。多年來,得益於獨特的教學模式,這裡的學生成材率高,大多成為文物修復界的主力。

  山東是職教大省,國家中職示范校65所、“雙高計劃”高職院校15所,數量分列全國第一、第二位,每年培養70多萬名職教生走向一線。在山東,職業教育實現“一校一特色”,職教品牌越來越多。

  在“高端智庫看山東”2023山東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中,全國20余位專家對山東的高職院校進行調研,為職業教育把脈問診。

  科技日報記者全程參與了本次調研,對山東職業院校“狠抓特色教育成就王牌專業”的做法印象深刻。

  推動教學做合一

  校園裡有一片海,甚至校園面積的六分之一都是海,這讓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常興華感到新鮮。這是威海職業學院的特色。

  威海三面環海,海洋也成了威海職業學院的專業陣地。在該校海大航海學院的駕駛台資源管理實訓室裡,學生們正在進行海上船舶模擬操作。此刻海面暴風驟雨,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輪船駕駛,學會在各種緊急情況下及時應對,在實戰中學到本領。

  自2016年開始,該校就啟動了“強化實訓”的教學改革,加大了以“做”為主要內容的課程佔比,將理論知識有機融入實操實訓中,推動“教學做合一”。

  常興華認為,圍繞海事,威海職業學院做了很多文章,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為學生們提供接近真實的鍛煉場景,成為山東職校的普遍共識。

  放大、縮小、拉伸、360度旋轉操作……山東工業職業學院的學生們正在對電子沙盤進行操作。據了解,這些電子沙盤由該校根據企業的真實生產情況專門定制。

  “這個電子沙盤涵蓋了鋼鐵生產中的所有關鍵流程,包括燒結、煉鐵、煉鋼、棒材、線材、優特帶鋼等環節。學生們可在界面上靈活操作,針對自己關注或有疑問的點,可以專門放大該環節或者場景,獲取相關信息。”冶金與汽車工程學院副教授吳洋向記者強調,“在國內院校中,我們是首家配備這類設備的學校。”

  據了解,作為山東唯一一所以冶金為特色的高職院校,山東工業職業學院構建起了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管理鏈、生態鏈六維交叉融通、相互支撐的校企命運共同體,累計為行業輸送10余萬技能人才。

  探索校企合作有益模式

  還未畢業,曹保德已經掌握了田野考古基本技能,這讓他在就業市場上很受歡迎。他的“硬本領”來自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為學生搭建的實踐舞台,通過這一舞台,學生們可以從學校教室走向考古現場,從室內學習走向田野研究,能力日漸提升。

  在萊蕪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徐運國看來,該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蘊含在9個字中,即“多項目、真情境、新師承”。

  “所謂‘真情境’,就是要依托真實的工作場景,把學生的培養過程放到真實的工作環境當中去,這樣自然就出現了‘多項目’。”徐運國表示,“我們在與行業合作的過程中,圍繞人才培養的需要,把行業專家請過來,為‘新師承’賦予了新內涵。”

  山東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石忠認為,職業教育是一種類型教育,需要跨界,而跨界在體制機制上要有所突破。威海職業學院海大航海學院由校企聯合創辦,校企深度合作確保了學生從校園學習到企業就業的無縫銜接,成為校企合作模式的有益探索。石忠指出,下一步如何復制這種經驗,推廣到其他區域學校去,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記者 王延斌)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