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中外合作辦學:提質增效才能行穩致遠

2022年08月18日08:16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外合作辦學:提質增效才能行穩致遠

  近日,教育部發布公告,宣布今年繼續支持部分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面向出國留學受阻的學生開展相關招生工作,以有效緩解目前疫情影響下我國部分學生出國學習難的困境。

  相比於普通高校教育,中外合作辦學有哪些優勢和不足?在新時代應該怎樣推動中外合作辦學事業不斷進步?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合作辦學歷經30余年根基深厚

  “中外合作辦學指的是外國法人組織、個人以及有關國際組織同中國具有法人資格的教育機構及其他社會組織,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對象的教育機構,實施教育、教學的活動。”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北歐聯絡部部長賈慧蘭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這樣定義中外合作辦學。

  賈慧蘭表示,中外合作辦學按照管理體制可分為3種類型:獨立法人機構,如昆山杜克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非獨立法人機構的二級學院,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中法工程師學院、同濟大學的中德工程學院、南京大學的南赫學院等﹔單獨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如今,中外合作辦學事業已走過30余年的發展歷程。1986年,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國頒布了第一個有關中外合作辦學的政策文件《關於加強合作項目學校建設的意見》。該文件的頒布,順應了當時加強對外開放的總體趨勢,標志著中外合作辦學事業的正式起航。

  進入21世紀,中外合作辦學事業前進的步伐愈發穩健。2003年,國務院頒布了《中外合作辦學條例》。2016年,《關於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中外合作辦學已經進入提質增效、服務大局、增強能力的階段。

  今年,“開展具有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內地與港澳地區合作辦學機構培養模式改革試點”作為推進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的重點,被寫入了教育部2022年的工作要點。

  基礎與實踐並重讓合作辦學獨具特色

  中外合作辦學具有重基礎、強實踐的特色。

  “在課堂上,我不僅學習了中國和西方兩種不同而又彼此聯系的專業知識體系,還參加了許多實踐活動,外語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曾就讀於西南某校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小朱說。

  小朱所在學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負責人表示:“小朱所就讀的專業之所以選擇中外合作辦學的方式,主要是為了引入一些優秀的國際教育資源。並在其基礎上,為學生搭建一個國際化的平台。”

  賈慧蘭表示,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學生隻需要繳納比留學少很多的學費,就能體驗到與留學類似的國際教育,減少了在金錢和時間上的消耗。她還指出,中外合作辦學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外語聽說能力,這樣的鍛煉,使得學生們無論是投身職場,還是去進修更高的學歷,都有一定的優勢。

  不僅如此,對於國內的學校來說,參與中外合作辦學也有一定的好處。賈慧蘭表示:“對於學校來說,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可以讓學校在課程、師資、教材等方面更好地與國際接軌﹔通過與外國院校交流,進行配套的教師培訓活動,學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可以得到提高,視野也能進一步開拓﹔此外,中外院校還可以在科研、學生交換等具體方面展開多方位的合作。”

  多方攜手助合作辦學更上一層樓

  同樣,中外合作辦學也面臨諸多的問題與挑戰。有些人認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報考分數低,因而導致生源水平低﹔片面強調國際化、開放化,不重視學術能力考核,因而造成了師資力量薄弱……面對這些質疑之聲,教育部門、駐外使領館(大使館、領事館)和學校需多方合作,各盡所長,推動中外合作辦學“更上一層樓”。

  “教育主管部門應該把好審核關,在選擇海外院校的時候,要對其資質和辦學水平進行科學有效的評估。對於具體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要切實做好中期評審和結項評價等考核考評,確保其辦學質量不打折扣。”賈慧蘭表示。

  在合作辦學的形式上,也應當有所創新。賈慧蘭認為:“除了本科及以上學歷項目之外,還應該鼓勵職業教育院校開展合作辦學,以便進一步提高中外合作辦學的覆蓋范圍,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添磚加瓦。”

  駐外使領館作為我國駐外的重要機構,對於中外合作辦學的溝通工作,應起到“牽線搭橋”式的作用。賈慧蘭指出:“要依托駐外使領館,建設高品質中外合作辦學平台,在海外高校資質認定、公証認証材料審核等方面為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保駕護航。”

  應該加強中外合作辦學雙方之間的溝通,充分調動雙方的資源,制訂更加科學、有效的培養計劃。還要進一步拓展實習的渠道和平台,充分發揮國內外的資源優勢,為學生提供擁有更加開闊視野的實習體驗。(實習記者 李詔宇)

(責編:郝孟佳、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