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擬音師:“雕刻”聲音的人

2021年11月08日10:1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擬音師:“雕刻”聲音的人

閉上眼,90后趙洪澤有時甚至可以通過走路的聲音,來判斷行人的行進方向、性別、胖瘦,還有情緒。

在他看來,聲音的高低、緩急、輕重等可以傳達很多信息。他喜歡解讀聲音裡的信息,更善於“雕刻”聲音,讓它更好地去傳遞信息、講述熒屏故事——他是一名電影擬音師,同時也是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傳媒系擬音實訓基地的一名教師。許多電影的擬音工作,便是由趙洪澤所在的校企合作共建的擬音實訓基地師生完成。

相較於對白、環境聲和效果聲等,擬音屬於電影中最細微的那部分聲音,比如擰水龍頭的聲音、花開的聲音、衣服撕裂的聲音、香煙燃燒的聲音、推開石門的聲音、雪地上走路的聲音、呼吸的聲音……以至於趙洪澤認為,“細微到觀眾在看電影時,根本不會注意到它的存在,才算是擬音的成功”。

但這部分細微的聲音有時是必要的,它能讓情景或人物更真實、更飽滿,讓觀眾更“聲臨其境”。可在現實中,花開時或去擰一個新的水龍頭時並沒聲音發出,在電影拍攝現場制作出一個很重的石門或一片真實的雪地去收聲,也往往不太現實,這就需要擬音來尋找、收集或制作出貼切的聲音。擬音實訓基地負責老師王牧迪把擬音概括為“一種聲音的夸張的藝術”,“之所以說它夸張,因為它會把細微的甚至是不存在的聲音放大﹔說它是藝術,是因為你需要去創造、去想象,同時也要把握想象和夸張的‘度’,要讓人覺得真實、恰當”。

“影片中某處聲音可能一秒而過,但它其實很細膩,是有層次的、千變萬化的。”趙洪澤以一個影片中的腳步特寫鏡頭為例,“鏡頭通過影院屏幕放大后,甚至腳底下的一粒粒沙子都能看清楚,這時要注意沙子的構成,踩在沙子上和踩在鋪有石子的沙子上是不一樣的,如果沙子中有水,你做擬音時也要再加入水,讓多種聲音疊起來再去一點點調整”﹔再如影片中關於太空的聲音,“我們沒有去過太空,但可以想象,你可以制作出你認為的太空中的聲音,就像在雕刻、打磨一件藝術品”。

“又像是把一塊泥巴捏成一個杯子的形狀。”趙洪澤喜歡這種用聲音去創造的感覺。

第一次走進擬音實訓基地的工作室時,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2020級影視多媒體技術專業李卓雅吃了一驚,“亂糟糟的,有很多奇怪的東西”,比如那些破抹布、落葉、碎玻璃、沙子,一度讓她想動手來番室內“大掃除”。

沒曾想,把抹布浸濕,再裹進樹葉,便可用手擰出“花開的聲音”﹔在沙子上可走出雪地上行軍的聲音,若再在沙子上鋪些玻璃碴,又變成了走在冰上的聲音﹔一顆卷心菜和一塊沾了水的破抹布,可以模擬刺穿敵人雙眼時的“噗嗤”聲﹔一條廢棄行李箱的拉鏈,也可以充當在冰天雪地中拉開的一張“長弓”……

李卓雅喜歡“推敲”各種聲音,這裡各種小物件碰撞出的聲音讓她著迷。但找到或制作出合適的聲音,並非總充滿這般奇妙和欣喜,也可能充滿“泥沙”和“玻璃碴”。

在收集電影中某處雪地爬行的聲音時,李卓雅和同學趴在沙子和草上不停地爬動,“沙子和草總往嘴裡進,鞋褲子裡面都是沙子,后面我們隻好戴上了口罩”。他們嘗試以各種姿勢爬行,“爬累了就換一個人”,花了約1個月才收集到合適的聲音。

“當時也沒覺得苦,想到日后我們制作的聲音能在大熒幕上被千萬國人看到,就很有力量。”李卓雅說,越了解擬音,就越希望自己將來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擬音師。

但其實擬音師是個小眾、冷門的職業。在王牧迪看來,作為一名擬音師,首先要對聲音敏感﹔其次要懂得生活,需要長期去觀察揣摩生活中的很多聲音,生活閱歷豐富﹔第三需要有想象力,還要有一定體力,“不是動動手指就可以了”。

初入擬音行業時,趙洪澤說自己也“下了番功夫”。為還原某一年代的鞭炮聲,他會去查閱各個不同朝代的資料,試圖去想象歷史的聲音﹔涉及農村的場景,他還特意跑到村裡去搜集農村集市的聲音、尋找織布機上梭子碰撞的聲音﹔他去觀察不同的人走路,為模擬出不同的走路聲,他積攢下了五六十雙各式各樣的鞋,包括高跟鞋。

當然,對於這一職業,有人離開,也總有人在堅守,也有新人尋著聲音踏入這一職業,00后李卓雅正在為成為一名擬音師努力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

(責編:陳雪婷(實習生)、李依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