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雙腳扎進泥土裡,把論文寫在田地上”涉農師生熱議總書記講話
人民網北京9月29日電“今年以來,我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澇自然災害等困難,糧食和農業生產喜獲豐收,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幸福安康,對開新局、應變局、穩大局發揮了重要作用。”在2021年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在全國涉農高校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將堅定理想信念,以強農興農為己任,主動對接農業農村發展,全面助力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把論文成果寫在田間地頭,讓廣大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備受鼓舞,更深知責任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進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備受鼓舞,更深知責任重大。”蘭州大學益生菌與生物飼料研究中心主任郭旭生表示,作為涉農領域的科研工作者,自己和團隊今后將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廣袤大地上,充分發揮學科和技術優勢,努力為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從事作物種質創新與利用等領域研究30余年的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鄔飛波談到,面向未來,自己和團隊將主動對接鄉村振興新要求,激勵廣大青年學子在新時代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業,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注入更多的青春力量。
“作為一名高校老師,我很榮幸能夠長期參與服務‘三農’的工作。”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講席教授李小雲長期駐扎在位於雲南邊陲的瑤族村庄河邊村,經過多年的科研實踐,他和團隊成功推動了當地實現脫貧、農民收入翻番、村庄面貌改觀。“未來,我們也期待更多的高校工作者能夠加入到鄉村振興工作中,一起為農業農村的現代化、農民生活的節節攀升獻出應有之力。”
近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馮永忠團隊在鄉村振興的理論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開展了系列工作。談到心得體會時,他激動地說:“農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繼續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己任,以堅定的行動書寫對‘三農’的悠悠深情,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接續奮斗。”
廣西大學農學院教師黃賢教從事農學領域工作已31年,曾在廣西百色市那坡縣念頭村任第一書記開展駐村扶貧。在他看來,做好農業農村工作,要緊跟黨和國家的政策,要有“扎根三農、情系三農、服務三農”情懷與堅守,要緊密聯系當地實際,深入了解農民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動“三農”工作提質增效。
把科研成果、農業人才更多運用於農業農村一線
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台,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為。近年來,我國高校圍繞鄉村振興持續創新,不斷將高校科技成果和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產業新動能。
作為一名“科技特派員”,17年來,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汪自強每年有近百天時間都在基層與農民打交道,“做示范,領著干,幫助農民走向富裕”是他的初心和使命。他談到,作為高校農業工作者,應當不斷加強科研創新,努力培育新時代科技新人,鼓勵更多的青年學子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建功立業,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舉措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中國豐收的成色越來越足。
近年來,安徽農業大學工學院教授陳黎卿團隊聚焦“如何讓農民動動手指就能種好農田”,成功攻克了多項技術壁壘。他談到,涉農高校教師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用科技服務農業發展,讓種地科技化、智能化、無人化,切實解決好“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問題。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學院教授田原宇團隊的腐植酸類物質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物的原位鈍化處理研究被廣泛應用於農業、沙漠化治理等領域。他表示,將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通過團隊的科研創新為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廣大農民過上美好生活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涉農高校肩負著解決農業實踐問題及培養鄉村振興人才的雙重任務。”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副教授王小芬認為,高校農業教育應面向鄉村、面向合作社與村庄,讓學生到鄉村去,從一線學習體會實用的農業生產技術,從課堂和實驗室學習科學的農業知識和研究方法,真正將農業科技與鄉村鏈接,培養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西南大學水稻研究所所長何光華認為,農業科技工作者要深入田間、深入農村去做好科技工作,深入了解農村發展的需求,加強科技創新,把科研成果、農業人才更多運用於農業農村一線,鼓勵同學們將學到的知識與鄉村發展需求緊密結合,成長為服務鄉村振興的優秀人才。
以情懷與擔當,讓廣大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貫徹黨中央關於“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豐收時節,北京郊外也處處洋溢著收獲的喜悅。北京農學院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韓瑩琰長期深入京郊葉類蔬菜生產一線開展科研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為農業農村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農業科技工作者,我將繼續致力於選育葉類蔬菜新品種、生產高效優質安全的產品,加快蔬菜生產現代化,助力廣大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作為高校教師和‘三農’一線工作者,需要在教學、實踐、科研中實現有效銜接轉換,也更加需要情懷和擔當精神。”湖南文理學院生環學院水產養殖學專業教師類延菊說,“我將堅持扎根田間地頭,去到最需要我們的農業農村一線,為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和農業生產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認可,這給我們科研工作者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王曉波表示,今后將繼續圍繞鄉村振興目標,聚焦農業科技“卡脖子”問題,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多出科研成果,大力提高我國大豆單產水平,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生活的幸福感、獲得感。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作為青年學生黨員,我將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實學實干,發揮學科優勢,把雙腳扎進泥土裡,把論文寫在田地上,為解決好‘三農’問題、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廣西大學農學院2019級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本科生符其嫻說。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2021級博士生張琦談到,能夠將自己的專業學習和實驗成果,實際運用到農業栽培技術和農田生態的研究中,讓他感到很光榮。“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農業學習和研究中,為我國干旱地區的農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獻出應有之力。”(李依環、郝孟佳、孫競、熊旭、溫璐、實習生高嘉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