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讓理想之燈照亮奮斗青春

2021年06月21日08:4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理想之燈照亮奮斗青春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穿越百年時空,李大釗的激昂暢想時至今日仍如金石擲地,充滿振奮人心的力量。

  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青春應當如何度過?人生價值如何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年輕人又當如何接續光榮與夢想,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回答這些時代之問,關乎個人、民族、國家的未來走向,亦是善用大思政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之所在。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青年如果對今日之世情國情缺乏感知,如果在復雜的時代變化中茫然四顧,如果只是汲汲於眼前的個人得失,又如何能抓住發展機遇、承擔起賡續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的時代大任?屬於青春的理想之燈,並非總是自然而然點亮的,它離不開用心的引導、激發與呵護。幫助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做好人生選擇、激蕩家國情懷,繼而成長為堪當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大思政課應當有為和大有可為之處。

  知所從來,方知所去。“隻有講歷史才能說服人”,大思政課唯有用好歷史這本“最好的教科書”,才能培養和塑造青年的大歷史觀,構筑清醒的歷史自覺和堅定的政治自信。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譜寫的華彩篇章,本身就是引導青年樹立“四個自信”的最大底氣。從當初救亡圖存的艱難困厄,到如今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新中國初期百廢待興,“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到而今建成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讓青年在大思政課中用心撫觸過往的紋理,才能真正感受到歷史的溫度,體悟今日局面之不易,從而在家國情懷的激蕩下明德立志、奮勇向前。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當今世界經濟重心、政治格局和全球化進程都在發生重大變化,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當此之時,更應把思政小課堂、社會大課堂和網絡新課堂結合起來,讓青年去觸碰、理解、感知時代跳動的脈搏,培養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

  對於年輕人而言,當網絡成為他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思政課搬上“雲端”,就有著特殊而重要的現實意義。網絡課堂可以不受時間地域容量的限制,讓形式多樣、活潑生動、富有青年特色的內容,隨時抵達青年,讓名師名課獲得最為廣泛的傳播,讓交流和互動“分秒必達”,讓思政教育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如影隨形地陪伴青年左右,成風化人,潤物無聲。

  習近平總書記說:“‘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無論是深入田間地頭,在腳踏實地的農業生產中感悟勞動的價值,還是參與鄉村振興的社會調查,於自身踐行中扎實認知國情,抑或是在實地參觀中了解科技發展前沿趨勢,都有助於當代青年走出象牙塔,真正做到開闊視野、守正創新,更加真切地意識到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的這句論述,道出了個人選擇與時代精神之間的辯証統一關系。思政課之“大”,正在於通過塑造大視野、大格局,引導青年走出小我、根植人民,在時代洪流中充滿自信地書寫青春華章。

  在6月18日舉辦的“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中,90后北大女生宋璽分享了自己點亮青春理想之燈的時刻。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宋璽身上曾有“校園歌手”“電台主播”“運動達人”等多重光環,但直到加入軍營,隨中國海軍編隊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她才真正感受到了宏大的意義,體會到了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也正是這份價值感的獲得,讓她在此后成為一名海軍宣傳員和兼職輔導員,在思政課講台上延續這份報國為志的濃厚情懷。

  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唯有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新穎的方式吸引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才能為其廓清迷霧,點亮青春理想之燈,引領不負時代使命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本報評論員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