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廣大高校畢業生踴躍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干事創業

青春浪花 奔向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深聚焦)

本報記者 黃 超
2021年06月21日05: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楊豐銘(右一)在福建省廈門市進行健康義診。
  黃曉輝攝
  圖②:胡心雨(左三)與創業團隊工作人員在村裡調研民宿。
  殷翠環攝
  圖③:劉佳瑋(右)與戰友一起站崗。
  江 濤攝
  圖④:潘晴在江蘇省南京市開展普通地質野外實習。
  楊 洋攝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肯定他們到邊疆基層工作的選擇,對廣大高校畢業生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全國廣大高校畢業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

  一年來,各地各高校加大基層就業教育引導和保障,越來越多大學生踴躍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干事創業。今年,2021屆高校畢業生突破900萬。在黨的教育方針引領下,一批優秀學子深刻理解把握時代潮流和國家需要,讓青春之花盛開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奮斗,隻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書寫無愧於時代的青春之歌。

  在迎來建黨100周年之際,讓我們走近幾位大學生,傾聽他們的人生選擇和“青春宣言”。 

  ——編 者 

  

  北京大學楊豐銘——

  返鄉,充實臨床護理隊伍

  6月13日,對北京大學醫學部學生楊豐銘來說,是個“大日子”。去年這一天,他成為一名預備黨員,最近他轉正了。“建黨百年之際成為正式黨員,我終生難忘。”他激動地說。

  4年前,楊豐銘從貴州盤州考入北大護理學院。在校期間,對接無償獻血志願者協會,赴養老機構開展調研,參與國慶70周年群眾游行方陣……各類實踐教育讓他更加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

  如今,楊豐銘選擇回到西部,到貴州醫科大附屬醫院工作。“老家的醫院硬件這幾年越來越好,但臨床護理隊伍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不小。”在他看來,青年大學生去一線工作既能練就過硬本領,也能為家鄉人民多作貢獻。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他主動在老家高速路口做志願者,與鄉鎮衛生院人員蹲點值守。“黨和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讓我深刻體會到醫學生肩上的責任。”楊豐銘說,經受磨煉、收獲成長,自己決心從事醫療衛生事業。

  返校后,他立刻開始駐院實習。從去年7月到今年4月,白班、小夜班、大夜班,楊豐銘真實感受到臨床護理的不易和重要。“尤其在急診科,我看到普通護師靠自己的臨床技能挽回患者生命。平凡崗位也能創造非凡業績!”

  “學院積極引導畢業生赴基層工作,像楊豐銘這樣的有很多。”班主任張進瑜說,我們支持來自欠發達地區的畢業生返鄉,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

  近一年,北大醫學部組織往屆赴西部和基層就業學生的線上線下分享會10多場。“今年的畢業生重點單位就業宣講會還融入思政教育,把個人求職需求與國家醫療衛生事業需求等緊密聯系。”醫學部學工部副部長郭琦介紹。

  今后兩年,楊豐銘將在多個臨床科室輪崗。對未來,他說:“貴州醫科大附屬醫院重視人才成長,支持我們不斷深造。我打算鍛煉一段時間后繼續學習,以便更好服務社會。”

  重慶理工大學胡心雨——

  創業,讓更多人看到好山水

  不知不覺,山嵐漫上青堰村民宿的瓦屋石階。胡心雨與團隊准備返程,他們扎在村裡好幾天了。從經營不善到節假日爆滿,在胡心雨團隊“牧童游鄉村旅游服務平台”的幫助下,村裡的這家民宿在特色美食、文創周邊方面很有起色。

  胡心雨,“牧童游”聯合創始人,是重慶理工大學會計信息化專業學生。“我來自一個經濟困難的家庭,在學校培養下不斷成長,也一直思考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事業中。”

  一次入黨積極分子培訓,胡心雨受到老師啟發。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鄉村旅游頗具活力。“互聯網+”時代,如何讓民宿、山庄、農場等經營者獲得一站式經營解決方案?這激發了她的興趣。

  半年走訪23個村,再用3個月調研市場潛力,胡心雨與項目發起人李滔等幾個同學決心創業。剛開始,好不容易找到商戶,十有八九不敢嘗試。“朴實的老鄉喊我們住家裡。”她告訴記者,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一起生火圍坐在一起,探討吸引客流的好方法,慢慢的商戶也就放下了疑慮。

  “為了做好畢業生創業工作,我們與市區兩級就業指導部門合作,定期為有意願和能力的學生提供政策咨詢和服務。”校招生就業處負責人周娜表示。如今,這個在教室裡創辦的項目,成員由7人發展到30多人,入駐巴南區先進技術創新中心﹔在多個貧困村開辦創業富民培訓班,助力1148個扶貧項目增收300多萬元,帶動貧困戶就業2000余人……一個“空心村”的老農戶對胡心雨說:“你們來了之后好熱鬧喲。這麼好的山水,終於可以讓更多人看見了!”

  這幾天,胡心雨依然很忙:新的民宿項目要走訪,還要參加市裡鄉村旅游青創培訓班。“以前農村交通閉塞,轉巴士爬山路,很難摸到目的地。現在路越修越好,鄉村旅游人氣更旺。”對農村發展建設之路、對未來人生之路,胡心雨和團隊信心滿滿。

  浙江大學劉佳瑋——

  戍邊,沒有煉不成的鋼

  “再次選擇人生方向,我還是想來邊疆,成為新時代的浪花,奔向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這是浙江大學碩士生劉佳瑋在內蒙古參加選調生座談時的發言。當火車駛入塞北,第一次來草原的他思緒萬千……

  大一時,劉佳瑋看到征兵進藏信息,二話不說填了申請。“從小就想當兵,我是去圓夢。”他說,“想把艱苦環境作為磨煉自己的機遇”。

  從東海之濱到世界屋脊,劉佳瑋因表現出色有機會留在師部機關,但他堅持去海拔4000多米的邊境線,鑽密林、攀絕壁、過塌方。每到巡邏點都要展旗宣示主權,這樣的場景劉佳瑋終生難忘。“有享不了的福,但沒有吃不了的苦。有實現不了的夢,但沒有煉不成的鋼。”他寫下日記。

  在雪域高原,他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劉佳瑋在巡邏執勤、精武強能中流下辛勤汗水。”西藏軍區某部教導員接受採訪表示,部隊兩年鍛造了他“聽黨話、跟黨走”的忠誠品質,展現了當代大學生萬難不低頭的青春風採。

  退伍返校,劉佳瑋考入浙大光華法學院,連續兩年獲國家獎學金。除了學習,專業能力沒話說,國內頂尖機構有他實習的身影。但擇業時他還是把目光投向邊疆。

  去年秋招,劉佳瑋表達想去北疆工作。“我並不吃驚。他走過的每段路都扎實穩重。”輔導員王書劍說,很欣慰學生有家國情懷。據介紹,浙大以服務國家為導向,以杰出校友為榜樣,建立了全過程就業工作體系。

  為何不選離家近、薪資高的對口工作?“學校專門為全軍挂像英模林俊德校友拍過紀錄片《馬蘭謠》,講述以他為代表的浙大人扎根大漠的故事,我看了很感動。”劉佳瑋說,奔赴西藏、新疆、青海……學校每年都有幾百位基層選調生做出自己的選擇。“如果隻考慮收入和舒適,我覺得愧對老兵身份,也無顏與那些燦若星辰的名字分享時代的榮光。”

  華東師范大學潘晴——

  教書,和學生共同成長

  748人到西部,佔畢業生總數近一成,其中超90%選擇教育等公共服務一線……突出價值引領,對接國家戰略,一組最新數據,是華東師大引導大學生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的縮影。

  潘晴,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畢業生,就是其中一員。秦巴腹地,陝西安康,來自困難家庭的她,多次獲國家助學金,“國家的資助幫我完成學業,我決心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馬上,她就要去母校安康中學的一所城郊分校任教。

  求學上海,回不回西部?非師范生,當不當老師?這些問題曾困擾潘晴。學校“四史”學習教育時的一趟調研讓她下定決心。“安康10區縣,大部分曾是國家級貧困縣。扶貧干部反復說扶貧先扶智,看來教育確是扶貧的治本之計。”

  “去年9月,學校‘教育筑夢’計劃啟動。看到不少校友扎根貧困地區,讓越來越多貧困學子實現人生理想,我也想成為其中一員。”了解到安康學校少、教師缺的情況,潘晴毅然報考母校。

  上個月,潘晴成為預備黨員。如何以實際行動接受黨組織的考察?“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是樹木的生長方向,是河流的曲直蜿蜒。”她計劃把在校科研項目引入課堂,帶著學生共同探索、快樂學習。

  “入黨申請時她提到,在革命舊址聆聽英烈故事后深受教育、動情落淚。”輔導員侯靜惟告訴記者,有人需要幫助,潘晴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相信她會成為立德樹人的優秀教師!”據介紹,通過講政策、樹典型,華東師大不斷加強苦樂得失的就業觀教育。今年專設服務貢獻獎,表彰那些選擇“三支一扶”“特崗教師”“大學生村官”等項目就業的畢業生。

  眼下,潘晴成功通過教師資格証考試。教學大樓裝備先進,教師公寓設施完備,科創中心功能多元……在漢水之濱,一所新建的中學,孩子們正等著她。


  《 人民日報 》( 2021年06月21日 17 版)

(責編:白宇、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