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拼爹”要不得“拼媽”也要適度

2014年06月11日08:27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拼爹”要不得“拼媽”也要適度

繼“拼爹”之后,“拼媽”一詞又浮出水面。近期《半月談》雜志報道了中國正在上演殘忍的“拼媽風”,很多年輕的媽媽們也在自我調侃,“時下當媽標准”要“下得了菜場,上得了課堂,教得了奧數,改得了作文,掙得了學費,付得了消費。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緒崩潰,熬得過歲月滄桑”。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拼媽比賽”的起跑線越拉越靠前。即使在幼兒園,一塊蛋糕、一張賀卡,也成了考驗媽媽的“關卡”。

相對於“拼爹”而言,“拼媽”應當算是一種進步。“拼爹”拼的是父輩的權勢和財富,破壞了社會公平、阻礙階層流動,所以遭人詬病。而“拼媽”則是一種個人競爭,且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國外的全職媽媽比中國更多,她們在對孩子的付出方面一點都不次於中國的“拼媽族”們。

有意思的是,很少看到國外“拼媽族”們的抱怨和嘮叨,而中國的“拼媽族”顯然不同。無論是新聞呈現的,還是我們自身感受到的,中國的“拼媽族”們都是無比焦慮的,她們會把這種焦慮歸咎為社會競爭過於激烈乃至社會不公。看著她們為“助跑”孩子疲憊不堪的身影,一些輿論對她們也表示了同情,將她們的焦慮歸結為“社會焦慮”。

可是我們真的有必要那麼焦慮嗎?細心觀察那些“拼媽族”們的表現會發現,很多焦慮其實都是她們自身引發的。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就比別人強,這是壓在她們心底的一根底線。比如,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她會注意孩子的手工作品是不是超越了其他小朋友﹔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她們會強調孩子的作業是不是比其他同學做得更好。她們都希望孩子“最好”而不是“更好”。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變成“最好”的那一個,她們往往先累自己,再去累孩子。

進一步觀察還會發現,這些媽媽們特別愛強調自己對孩子的付出是多麼超越其他人,她們的“強調”有時也會變成“炫耀”,這已經成了這個群體標榜自身價值的一種方式。比如,她們會鼓勵幼兒園多開展一些親子互動活動,這樣她們平日裡積攢的才能才可以充分發揮,她們甚至會鼓勵老師在這方面設置排行榜,因為這就是她們的“成績單”。當下中國,諸多現實因素已把教育問題發酵為更為復雜的社會問題,但“拼媽族”的這種焦慮,主要還是她們自己的問題,與成人世界的虛榮心有關。

不能否認“拼媽族”們的辛苦,但一個健康的社會,“拼爹”要不得,“拼媽”也要適度,最重要的還是要鼓勵孩子“自拼”。“拼媽”一旦過度,就會呈現出各種焦慮,這種焦慮會很容易傳染給孩子,並且無助於樹立孩子的“自拼”意識。所以,盡管報道稱中國的“拼媽”現象有些殘忍,但“拼媽族”們也應當反思,這種“殘忍”有多少是社會因素逼迫的,又有多少是自身問題造成的。

(責編:唐超男(實習生)、熊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