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
芬蘭設有藝術、運動、科學、語言、國際文憑等中小學階段的資優生專門學校。其中,以培養藝術和運動人才的居多。
芬蘭採用加速教育、充實教育、能力分組等模式培養資優生。
加速教育是指以提早入學、跳級、濃縮課程、自定進度教學等策略,幫助學生以更快的學習進度,先於普通學生提前完成常規教育。
充實教育模式是指資優生隨班就讀,但在常規課程之外學習拓展課程,以增加深度和廣度。
能力分組教育模式主要是指教學的組織形式。或是資優生與普通學生在同一間教室學習,但課堂內外會針對資優生的需求設置區別性課程﹔或是開設資優班或者資優學校﹔或是二者結合。
日本
20世紀末以來,日本實施了幾項資優生教育計劃。
第一項計劃是在上世紀90年代推出的“教育例外措施”,允許高中二年級的數學、物理等領域的資優生提前進入大學學習。
第二項是開始於1999年的“中高連讀”計劃,目的是將初中和高中課程整合,根據學生的個體學習需要提供多樣的充實教育項目。
第三項是文部科學省於2002年啟動的超級英語高中和超級科學高中項目。超級英語高中通過設立資優班、組織專門講座、用英語教授某些科目等方式開發學生的語言學習天賦。超級科學高中以科學、技術和數學為專長。
但在日本,資優生教育的發展更多地依賴於校外的教育產業。
印度
印度政府在國家層面設立了多項資優生教育計劃。
其一,通過“全國資優生搜索計劃”,為資優生提供持續的經濟支持。
其二,實施“新星學校計劃”,面向印度境內所有6∼12年級農村地區的學生招生,採取多語種形式測試學生的心理、語言和數學能力。被錄取的學生佔考生總數的2%。其中,農村學生必須佔錄取總數的75%以上,女童必須佔33%。
其三,啟動全國數學和科學資優生計劃。印度資優生採用的是三層選拔模式。第一層是初級篩選,從高智商、高品性的學生中選出前15%。第二層是高級篩選,選拔某領域非常有天分的前3∼5%的學生。第三層是個性化篩選,選拔那些在理解學科知識能力方面特別有天分的資優生。
其四,重視校外資優生的甄別與培養,使“資優”者學有其所。
美國
美國的資優生教育有持續的政策、法令支持和資金保障。目前90%的州已將資優生教育納入法制軌道。
在美國,對選拔出的資優生,主要採取三種安置方式:資優學校或資優班﹔在普通班學習,但有時在專門的資源教室中接受資優生教師的指導﹔在普通班接受普通教育和資優教育。
同時,美國已經建立起基於標准的資優生培養體系。設立有多種資優生教育管理機構、研究機構、網站及專兼職服務人員。在資優生的師資培養方面,美國設有資優生教育領域的研究生計劃。
新加坡
新加坡教育部從1984年開始實施資優生教育政策,目前形成了以初等教育階段(小學4~6年級)的資優生教育計劃和中學階段的“以學校為基礎的資優生教育”為格局的資優生教育體系。
初等教育階段的“資優生教育計劃”面向小學三年級和六年級學生進行選拔。教育局每年對小學三年級學生實施全國統考。考試分兩個階段,初試測驗英語和數學﹔復試階段進行英語、數學考試和一般能力測驗。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初選則要根據其平時成績和畢業成績,從中選取那些平時成績優秀、而且畢業考試中有三門課程成績優異(A級)的學生,然后對他們進行較高水平的智力測驗和專門才能的考察,最后選入資優生中學學習。
此外,新加坡為藝術、音樂、科技等領域的資優生設計了專門教育計劃。
以色列
在以色列,資優生的領域包括一般學術能力或智力水平,數學、計算機、語言,藝術和運動領域。
資優教育實行由教育部(下設資優部)、地區、學校構成的三級管理體制。教育部委托索爾德學院(Szold Institute),每年組織小學二或三年級學生參加全國統考,分兩個階段進行。初選階段測試閱讀和數學能力,取排名前15%的學生﹔確認階段則將學生分組,進行認知能力測試。同時,教育部鼓勵各地實施多樣化的培養模式,並以專業化的師資保障資優生教育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