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2013年高招錄取工作正在進行中。截至今年,遵循“分數至上”原則的平行志願模式已在20多個省份推行。志願填報方式雖然只是高招錄取制度的一個環節,卻體現著高招制度改革的大方向。在“分數至上”原則與綜合考量原則之間,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平行志願能否真正建立高招錄取制度改革的全民信心?
贊:降低考生填報志願風險,規避高分落榜、“大小年”、斷檔等現象
“今年山東終於實行平行志願了!這樣高分考生上不了好學校、但低分生卻能撿漏上名校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了,我們填志願的時候就不用賭了。”濟南考生小孫認為,相比過去的志願方式,平行志願無疑降低了考生的博弈和風險。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普招處處長張志剛介紹,山東今年首次在所有批次、所有志願推行平行志願。平行志願的投檔原則是“分數(位次)優先、遵循志願”。具體為:一是執行分數(位次)優先的原則。首先將考生從高分到低分進行位次排序。投檔時,按位次從高到低依次檢索。二是按照“遵循志願”的原則。每次檢索是按考生填報高校志願先后順序依次進行的,當被檢索到的高校招生計劃未滿額時,該生即被投到該高校。考生檔案一旦投出,將不再檢索該生的排在后面的其他高校志願。
目前,堅持“分數優先”原則的平行志願已廣泛推行。從2002年湖南開始實行平行志願起,到今年已有至少20個省區市實行了平行志願,僅有北京等極少數省份還未實行。
山東省教育考試院辦公室主任林饋悟說,推行平行志願旨在解決“高分落榜”“高校招生大小年”(錄取分數不穩定、忽高忽低)、“斷檔”(報考學生少、招生未滿額)等現象。
“平行志願之后,這些現象幾乎不可能出現。”臨沂一中校長李世良說,平行志願的運行機制決定了“高分高錄、低分低錄”,志願填報環節的博弈因素基本被“屏蔽”。
憂:排斥綜合素質評價信息,與多元評價的改革導向格格不入
盡管平行志願的好處顯而易見,但在高招錄取制度應堅持分數優先,還是堅持綜合考量,一些教育界人士的觀點卻截然分明。
反對者認為,平行志願背后的邏輯是嚴格的“分數面前人人平等”,這是一種極致化的“唯分數論”。其導向有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招生以統一入學考試為基本方式,結合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的改革精神。
山東菏澤市一中校長王可正說,全國10多個省份都表示將高中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作為高招錄取的重要依據,盡管有的進入實操階段,有的還停留在“姿態”上,但至少這一政策的導向是,將高考“動力”介入高中綜合素質評價。而平行志願完全看分數,排斥綜合素質評價信息與錄取的挂鉤,與多元評價的改革導向格格不入。
“高考錄取就是中小學教育的指揮棒,既然高考錄取‘分數優先’,中小學及家長勢必更加重視應試教育,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就不會真正引起重視。”王可正認為,“雖然一個錄取模式的選擇或許決定不了中小學素質教育的成敗,但其導向作用至關重要。”
同時,平行志願客觀上把高校分成了三六九等,分數和學校層次一一對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不利於高校之間的良性競爭。此外,平行志願還會使高校招收學生的分數大致相當,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很小,生源結構嚴重“扁平化”。
但贊成者認為,在社會缺乏誠信基礎和中國人情社會的現實背景下,無論是依據學生平時學習情況做出的學業水平測試,還是依據學生綜合素質做出的綜合評價,都將為“潛規則”留下很大的運作空間,因此將高考成績作為錄取的主要依據、推行平行志願是立足現實的選擇。
山東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志業認為,平行志願的贊成者更強調現實,反對者更強調理想。就目前來講,高考改革應遵循“穩中求進”原則,一方面不能急於求成,試圖一步到位,那樣有可能造成混亂,另一方面,應在堅持改革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努力解決現實的不利因素,而不是在現實困境面前不思進取,更不能開歷史的倒車。(記者 婁 辰)
相關專題 |
· 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
高考最新動態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學外語物化生歷地政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動態模擬填報系統志願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願送祝福 |
歡迎教育機構、媒體、高校、出版單位聯系合作! 電話: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