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異地高考”難題已經迫在眉睫--教育--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解決“異地高考”難題已經迫在眉睫

今日社評

2012年11月17日09:15    來源:北京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教育公平,無疑是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但在實現公平的過程中,平衡各方利益,積極而又穩妥地推進,是所有政治決策必須遵守的規律,否則不免引發新的,甚至可能更嚴重的問題。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本市教委在回復“非京籍家長”的“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中表示,北京異地高考方案原則上將於今年年底前出台。雖然方案具體內容沒有任何披露,但對於已經奔波多年的非京籍家長來說,總算看到了具體的希望。(相關報道見04版)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和人員流動增加,流動人口的隨遷子女就學、升學問題隨之產生,“異地高考”更是很多流動人口的心頭之痛。

異地高考之所以成為問題,在於那些跟隨父母進入“異地”生活,而又不能獲得遷入地戶籍的學生,至今不能以“非戶籍”學生身份在遷入地參加高考和高校錄取。

這一政策至少直接產生兩個負面后果:其一,許多學生隨父母在其務工地生活多年,甚至生長於斯,卻因為“非戶籍”身份而不能在當地參加高考,失去了與當地學生平等獲得受教育權的機會,有違教育公平原則﹔其二,受這一政策制約,部分家長不得不選擇將其子女留在家鄉上學,導致大量留守兒童或留守少年的產生。而由於長年與父母分離而帶來的情感缺失、教育缺失,極易導致留守子女的心理問題或行為失當,長期積累而不能解決,必然成為極大的社會隱患。

因此,無論基於隨遷子女的個人權益,抑或出於社會健康發展考慮,解決包括異地高考在內的隨遷子女教育問題,都已經是迫在眉睫的課題。

今年9月,教育部出台《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如何解決這一緊迫問題做出了原則性規定。《意見》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隨遷子女升學考試具體政策”,並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方案原則上應於2012年年底前出台”,但鑒於北京、上海人口流入數量巨大和教育資源高度集中的特殊性,則僅要求“抓緊建立健全進城務工人員管理制度,制定出台有關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方案”,並未提出明確的時間要求。

此次北京市教委承諾年底之前出台方案,顯然是主動放棄了教育部賦予的“特權”,而是按照《意見》的普遍要求,積極回應了非京籍家長們的訴求。

但積極回應,並不等於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有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而其中“非京籍”人口佔到了近37%﹔而北京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中,非京籍學生已達到41%。不難想象,如果全面放開非京籍學生在北京高考,不僅如此高比例的學生直接在京參加高考,還可能吸引更多外地學生涌入北京參加高考,以圖分享北京的優質教育資源。如此一來,不僅對北京原有的教育秩序帶來過於劇烈的沖擊,也勢必沖擊北京籍考生的直接利益。不久前,非京籍家長與北京部分學生,就曾在某機關門前發生沖突,其直接起因就是對異地高考的不同立場,其背后顯然是不同群體利益之間的尖銳沖突。

教育公平,無疑是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但在實現公平的過程中,平衡各方利益,積極而又穩妥地推進,是所有政治決策必須遵守的規律,否則不免引發新的,甚至可能更嚴重的問題。

就北京的異地高考政策而言,利用非京籍學生家長在京的納稅、社保記錄,或就業、住房等條件,設置一定的門檻,逐步、有序地放開非京籍學生在京高考,同時適當增加各高校在北京的錄取名額,以盡量減少對京籍考生的沖擊,將是必不可少的過渡政策。就長遠而言,隨著全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整體推進,逐步打破高校錄取的地區壁壘,最終可能實現所有人“想在哪兒考就在哪兒考”的自由選擇。(張天蔚)

(責任編輯:袁勃、林露)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