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什么给什么”到“需要什么给什么”
广州开发区25条措施推动服务提质升级
11月6日,广州开发区、广州市黄埔区正式发布《广州开发区 广州市黄埔区实施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问题,聚焦项目、空间、科创、供需等企业普遍关切的9个方面,推出25条增值服务措施,推动企业服务从政府“有什么给什么”向企业“需要什么给什么”转变,从普惠便捷向增值提效升级。
企业发展缺地、缺人、缺技术怎么办?《措施》基于广州开发区已有的改革基础,从土地供应、人才引育、金融赋能、科创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出多项增值化服务。
在强化空间保障方面,广州开发区推行产业链关联企业“联合拿地、联合建楼”,推行产业项目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灵活供给方式。逐步推进工业物业产权分割工作,允许试点园区工业用房实施分割转让和定向租赁给符合园区主导产业的企业。
据广州开发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鲁勇兵介绍,目前已遴选区属国企名下5个产业园区作为第一批专精特新产业用房试点园区,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
在涵养人才生态方面,广州开发区积极探索开展生物技术等职称评价,填补新兴业态、优势产业、重点领域的职称评价空白,并增加保障性住房房源,将“下管小”服务范围扩大至学前教育,将博士、博士后人才子女纳入入学保障,享受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在整合科研资源方面,搭建中小微企业互助研发中试平台,推动研发中试资源共享互惠,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试验环境,在仪器设备、科研人员、技术攻关、研发合作等方面开放共享。
此外,广州开发区还开展“投贷联动”,鼓励和引导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搭建“创投+银行+企业”联动平台或“综合授信+股权直投”等方式提供“耐心资本”,引入金融“活水”。
“我们将完善科学决策机制,探索制定国有投资机构容错容亏及尽职免责制度,重点投向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广州开发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海鸥说。
项目落地周期长、成本高怎么办?《措施》聚焦审批、竣工等关键环节降本增效,进一步优化了办事流程,降低企业和项目从设立、筹建到投产、运营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推动项目“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
在筹建审批方面,《措施》推行招商筹建联动,筹建服务提前介入,在招商阶段向产业项目提供筹建要素保障标准和投资界面清单。提前开展项目用地平整及配套道路立项建设工作。
在项目投资方面,《措施》明确对因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出现履约困难的项目,企业可申请适当延长开工、竣工期限,在降幅不超过20%的范围内调整原合同约定的投资强度等考核指标,也可申请调整优化为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其他产业类别。
如何保障企业行稳致远?此次改革集成化提供法治服务。《措施》提出,打造知识产权法治保护服务中心,整合各类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机构资源,集成化提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海外侵权纠纷应对、商业秘密保护等专业服务。依托区综治中心,借助司法部门和法律机构等资源,构建“枫桥式”涉企纠纷多元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广州开发区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推出系列举措。1月,该区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营商环境改革试点,随即发布《建设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行动方案》,此后陆续出台“颠覆性10条”、推行“工业快批”3.0、深化用电营商环境改革等。
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副局长冯传林说:“接下来我们将紧抓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机遇,扎实推进各项增值服务举措落地见效,切实让经营主体‘可感可知’、企业发展‘增值增效’,以服务升级助力产业升级,全力打造‘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人才友好型’一流营商环境。”(记者 叶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