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2022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

记者何淼
2022年06月24日14:58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2022年全国多地高考落幕,高考志愿如何填报?怎样选择合适的专业、心仪的大学?高校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奖助学金要如何申请?人民网特别推出“2022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让考生和家长全面、深入了解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生活。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坐落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建校近70年来,从北京的荒滩、东营的盐碱滩到黄岛的泥滩(三滩办学),虽经四次建校(1953、1969、1981、2004)、三度更名(1969、1988、2005),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学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

人民网:2022年贵校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招生专业有无增减?招录政策上有什么新的变化、新的亮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2年学校共有59个本科招生专业,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建筑学以及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其中60%的招生专业已进入教育部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具体来说,2022年本科招生有以下特点:

一是今年学校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行业,新增1个招生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20年获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新兴特设专业,面向国家能源战略转型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需求,以“厚基础、重实践、深融合、强创新”为特色,从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的角度开展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装备设计,培养储能领域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二是响应社会需求,增加热门专业招生计划。2022年初,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发文公布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学校青岛软件学院成功入选,成为33所首批入选建设高校之一。

三是探索本研贯通的招生选拔模式,新增材料类本研一体班招生。本研一体班汇聚优质资源,统筹考虑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制定特色培养方案,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实行全程导师制,增强学术培养的连续性,从本科入学开始培养高水平、研究型的拔尖创新人才,全部攻读本校研究生。

四是调整生源结构,让更多优秀学生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坚持“严格控制属地招生计划比例,继续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等,并根据生源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就业和专业发展等因素,调整了部分省份的招生专业和计划。

人民网:请您向考生介绍一下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人民网: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什么?在报考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录取原则】学校对进档考生,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分数优先、不设专业级差”原则,根据考生的投档成绩和专业志愿的顺序安排录取专业。

【体检要求】结合学校专业(类)学习特点,部分专业对身体情况有一定要求。色盲考生不能报考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化工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工业设计、储能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和应用物理学专业;色弱考生不能报考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听损考生不能报考俄语和英语专业。

【报考建议】一是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所填报的专业志愿要有“梯度”,即不要几个专业志愿都是热门专业。

二是要充分参考学校前几年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及对应位次,特别是2021年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慎重选择。

三是要用好用足志愿填报政策,可以考虑多填报专业志愿,同时注意报考理工科专业时身体是否受限和英语专业对应试语种的要求。

人民网:请您介绍一下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奖助学金政策。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转专业】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特长,学校坚持转专业制度,助推学生的个性化和最大化成长。具体来说,转专业目前分为选拔转和选课转两种类别。其中选拔转,又分为学业优秀学生转专业、学科专长和特殊需求转专业。

【奖助学金】目前学校已经建立起以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基层就业及服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学生保险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简称“奖、助、贷、勤、补、减、免、偿、险”九位一体资助体系。

新生入学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在开学报到的当天,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学校会根据核实后情况分别予以资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责编:何淼、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